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齐心合力(齐心合力)  拼音:qí xīn hé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野叟曝言》第一一三回:「如今幸得文爷梦中指示,正该齐心合力,了他心事。」也作「齐心同力」。
《国语辞典》:三角测量(三角测量)  拼音:sān jiǎo cè liáng
先在地上设一基线,在端点测得基线与目标点之夹角,依三角形边角关系即可推算目标点之距离、高度等。
《国语辞典》:归向导引(归向导引)  拼音:guī xiàng dǎo yǐn
飞弹藉本身的特殊装置,受目标某种特性的感应,而自行驶向目标的导行方法。如:「红外线归向导引」。
《国语辞典》:国家建设(国家建设)  拼音:guó jiā jiàn shè
1.由国家制定、执行、规划目标、筹措财源等,以促进国家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建设工程。缩称为「国建」。
2.国家的建设。
《国语辞典》:航空摄影(航空摄影)  拼音:háng kōng shè yǐng
从飞机或其他航空器上对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摄影。一般用于测绘、军事、气象、新闻报导及电影拍摄等。也称为「航空照相」。
《国语辞典》:防空飞弹(防空飞弹)  拼音:fáng kōng fēi dàn
一种导引飞弹,由地上发射,以攻击空中来袭的目标物。如胜利女神、苍鹰等飞弹。
《国语辞典》:飞鱼飞弹(飞鱼飞弹)  拼音:fēi yú fēi dàn
1.一种自行控制即可击中目标的飞弹,与海水仅保持六呎高度,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飞行,在瞬间将高度资料提供给飞鱼电脑,操作尾部控制鳍而击中目标。
2.一种法国发展出来的反舰飞弹。由惯性导航仪控制航向,可以贴著海面飞行,速度为六百八十哩。可攻击距离四十五哩的目标。在福克兰战争中,阿根廷用此种飞弹击沉英舰「雪菲耳号」。
《国语辞典》:工业园区(工业园区)  拼音:gōng yè yuán qū
为根据某些政策目标而开发的土地使用分区,是有计画、强调整体发展的特定工业专用园区,与一般工业区不同。
《国语辞典》:隔山打牛  拼音:gé shān dǎ niú
比喻威力强大,不须接触便能击中目标。《彭公案》第二二四回:「曾天寿倚仗著自己家传的能为是独门五祖点穴拳,能隔山打牛,百步打空,平生未遇敌手,故眼空四海,目中无人。」
《国语辞典》:工作目标(工作目标)  拼音:gōng zuò mù biāo
一种依实际情况及需要所拟订的具体行动目标。为工作进行方向及到达标准的指标,可作为工作方案的根据。
《国语辞典》:空中封锁(空中封锁)  拼音:kōng zhōng fēng suǒ
空军在预定目标上空以积极的战斗行动孤立或限制敌人的一种手段。封锁对象为敌方的前线机场、交通枢纽等。
《国语辞典》:经济计画(经济计画)  拼音:jīng jì jì huà
政府为达某一特定经济目标,对各种阶段性目标及可采行的政策,所作的规划与实施时间表,为政府施行经济政策的依据。如我国的中华民国台湾经济建设六年计画、中华民国台湾经济建设四年计画等。
《国语辞典》:雷达追踪(雷达追踪)  拼音:léi dá zhuī zōng
指利用雷达收发装置观察目标物位置与移动狀况的技术或行为。
《国语辞典》:利他主义(利他主义)  拼音:lì tā zhǔ yì
以创造他人幸福为目的的行为,进而追求他人或全体社会利益为目标的主张。由法国实證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首倡。
《国语辞典》:劳资合作(劳资合作)  拼音:láo zī hé zuò
1.一般指劳方与资方因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
2.亦指劳动关系模式中的一种,「合作」建立在劳资双方共同追求更大效益的一致目标上,视企业经营的整体责任由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采用员工分红入股、利润分享方案等不同方法,提高组织的整体营运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