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鹅子(鵝子)
亦作“鵞子”。
(1).鹅蛋。《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 孔颖达 疏引 晋 郭璞 曰:“塤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鋭上平氐,形似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清 吴林 《吴菌谱·鹅子菌》:“鵞子蕈,俗云鵞卵,状类鵞子。”
(2).雏鹅;小鹅。 宋 黄庭坚 《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会饮作诗饯行》:“蟹擘鹅子黄,酒倾琥珀冻。”
《國語辭典》:急促  拼音:jí cù
1.快而短促。如:「脚步急促」、「呼吸急促」。
2.紧急、紧迫。《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有时撞著,情知中计,却是房契已还,当日一时急促中事,又没个把柄,无可申辨处。」
《漢語大詞典》:阳宗(陽宗)
指太阳。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 孔颖达 疏引 汉 蔡邕 曰:“日为阳宗,月为阴宗。”
《漢語大詞典》:三牺(三犧)
(1).三只纯色的牛。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介葛卢 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三牺,鴈、鶩、雉。”一说指牛羊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今案五牲,牛羊豕犬鸡也;三牺,牛羊豕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
《國語辭典》:相骂(相罵)  拼音:xiāng mà
互相争吵、詈骂。《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相骂起来,一连骂十来日,也不口乾。」
《漢語大詞典》:织贝(織貝)
织有贝壳花纹的绵。书·禹贡:“厥篚织贝。”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贝,锦名。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蔡沉 集传:“织贝,锦名,织为贝文。曰‘贝锦’是也。”
《漢語大詞典》:克奔
斩杀败降的敌人。书·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孙星衍 疏引 郑玄 曰:“克,杀也。不得暴虐杀 紂 师之奔走者。”一说,肯来投奔的敌人。 孔 传:“ 商 众能来奔降者,不迎击之。”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然王师所至,弗迓克奔。”
《漢語大詞典》:燥刚(燥剛)
(1).干燥刚劲。尔雅·释地“ 汉 南曰 荆州 ” 邢昺 疏引 汉 李巡 曰:“ 汉 南,其气燥刚,禀性彊梁,故曰 荆 。” 宋 李觏 《袁州学记》:“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
(2).指燥烈干热的药。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燥刚以发舒,酸苦以涌洩;杵臼无停鸣,鐺鼎不暇涤。”
《漢語大詞典》:礼籍(禮籍)
记载名位尊卑之书。周礼·秋官·小行人:“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郑玄 注:“礼籍,名位尊卑之书。” 贾公彦 疏引 陆德明 释文:“名位尊卑,以解礼也;之书,以解籍也。”慎子·威德:“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
《國語辭典》:抄撮  拼音:chāo cuò
1.抄,古代重量单位,约为升的千分之一。撮,抄的十分之一。抄撮比喻非常微细。北齐。刘昼《刘子。卷三。从化》:「故权衡虽正,不能无毫釐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2.抄本、摘要。汉。刘向《别录》:「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
《漢語大詞典》:阿丘
四边高的土山。《诗·鄘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毛 传:“偏高曰阿丘。”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谓丘边高。”
《漢語大詞典》:中溜(中霤)
中号,不大不小。 老舍 《四世同堂》十四:“那些中溜儿的玩具,既不象大号的那么威武,也不象小号的那么玲珑,当然价钱也合适一点。”
中霤:亦作“ 中廇 ”。亦作“ 中溜 ”。 1.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 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 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
(2).指窗。 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凡日用起居所赖者皆祭,祭门、祭灶、祭中溜之类是也。” 明 张煌言 《岛居》诗之一:“短垣繚却月,中霤贯长庚。”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窗牖向:“窗即中霤,古者复穴当中开孔取明,谓中霤,后世以交木为之谓之窗。”
(3).古代五祀所祭对象之一。即后土之神。礼记·郊特牲:“家主中霤而国主社。” 孔颖达 疏:“中霤谓土神。” 汉 班固 《白虎通·五祀》:“六月祭中霤。中霤者,象土在中央也。”
(4).指宅神。 清 袁枚新齐谐·狮子大王:“某为渠家中霤,每一人始生,即准东岳文书,知会其人应是何等人,应是何年月日死,共计在阳世几岁。”
《漢語大詞典》:希革
谓鸟兽毛羽稀少。《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孙星衍 疏引 郑玄 曰:“夏时鸟兽毛疏皮见。”
《漢語大詞典》:六駮
1.兽名。亦省称“ 駮 ”。尔雅·释畜:“駮,如马,倨牙,食虎豹。” 晋 左思 《吴都赋》:“驀六駮,追飞生。”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 华原 临州,忽有六駮食之,咸以化感所致。”
2.树木名。即梓榆。《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隰有六駮。” 孔颖达 疏引 陆玑 疏:“駮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駮犖,遥视似駮马,故谓之駮马。”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六駮,山中有木,叶似豫章,皮多癣驳。”按,《晨风》之“六駮” 毛 传以为兽名,但其下章云:“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皆以木名相配,当以 陆 疏为长。
《国语辞典》:蕴含(蕴含)  拼音:yùn hán
蕴藏包含。如:「老师这番话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论语注疏。序解》邢炳疏引郑玄云:「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清。汤若望《主制群徵。卷下。四以诸物弱缘徵》:「凡造异体性之物者,必躬兼所造之微妙而蕴含之,今夫生者、觉者、灵者,体性各异,万有不齐,则造者之广智大能,从可知矣,是其灵之二也。」也作「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