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宝界(寶界)
佛教语。即净土。谓无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垢染的清洁世界。 唐 广宣 《贺幸普济寺应制》诗:“南方宝界几由旬,八部同瞻一佛身。” 宋 秦观 《次韵公辟州宅月夜偶成》:“翠木玲瓏藏宝界,白烟浓淡琐华堂。” 元 张昱 《送天使僧》诗:“万间灵谷见,一切布金为。宝界山河大,璇题雨露垂。”
《漢語大詞典》:清淳
(1).品德高洁而纯朴。后汉书·朱穆传:“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復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敬 与 羊绥 善。 绥 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儒林一同异,冠屨尽清淳。” 清 龚自珍 《吴之癯》:“若为子弟,而清淳之质亡矣。”
(2).清洁淳正。红楼梦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 郭沫若 《百花齐放·芍药》诗:“蝴蝶们的午梦睡得来更加轻巧,蜜蜂们的蜜汁比以前更加清淳。”
《國語辭典》:清楚  拼音:qīng chǔ
1.清晰明白。《红楼梦》第五五回:「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也不查清楚了,就来混我们。」《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了,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整齐洁净。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二九出:「善才姐,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说道院清楚,胜却人间多少。」
3.整理洁净。《英烈传》第六回:「你把这柴乱堆乱塞,倒要我们替你清楚,你独自在此耍子!」
4.清秀齐整。《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内茶饭针线。」《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那女子,人物清楚,比门前站的,更胜几分。」
5.了解。如:「我很清楚他的为人。」
《漢語大詞典》:清英
(1).清洁明净。 汉 班固 《西都赋》:“軼埃竭之混浊,鲜顥气之清英。”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韦妃:“得元和之正气,韞霄汉之清英。”
(2).清正英特。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琊邪 赵昱 , 徐方 名士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高洁清廉,抱礼而立;清英儼恪,莫干其志。”世说新语·假谲“ 诸葛令 女, 庾 氏妇”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葛令 之清英, 江君 之茂识,必不背圣人之正典,习蛮夷之秽行。”
(3).指精英。《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 蔡邕 ﹞乃荐於 何进 曰:‘伏惟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南朝 宋 谢灵运 《无量寿佛颂》:“浄土一何妙,来者皆清英。”
(4).指文字清新挺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然 晋 虽不文,人才实盛……并结藻清英,流韵綺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5).精华。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大半,难矣。”
(6).清酒。太平御览卷八二三引《淮南子》:“清英之美,始於耒耜。”
(7).古琴的别名。文献通考·乐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國語辭典》:混浊(混濁)  拼音:hùn zhuó
1.不清洁、不清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种混浊不堪的,要算第六泉,那天下的清泉,屈他居第几呢?」也作「浑浊」。
2.比喻社会环境昏乱、黑暗。《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
《漢語大詞典》:净洁
干净,清洁。
《國語辭典》:简洁(簡潔)  拼音:jiǎn jié
简要清晰,不繁复杂乱。《元史。卷一七一。吴澄传》:「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之言。」
《國語辭典》:苕帚  拼音:tiáo zhou
用苕苇条编扎成的扫帚。《通俗常言疏證。什物。苕帚》引《通训》:「今人取之为帚,曰『苕帚』是也。」
分類:清洁用具
《國語辭典》:涓人  拼音:juān rén
古代掌管宫中清洁洒扫事宜的人。《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屏营仿偟于山林之中,三日乃见其涓人畴。」《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
《國語辭典》:中涓  拼音:zhōng juān
1.职官名。古代帝王的侍从官。《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以奋为中涓,受书谒。」《汉书。卷三九。曹参传》:「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唐。颜师古。注:「涓,絜也。言其在内主知絜清洒扫之事,盖亲近左右也。」
2.宦官。《明史。卷二四四。周朝瑞传》:「如辅臣阿中涓意,则其过滋大。」《三国演义》第一回:「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國語辭典》:涓洁(涓潔)  拼音:juān jié
清洁。《元史。卷七二。祭祀志一》:「凡与祭执事斋郎乐工,旧不设盥洗之位,殊非涓洁之道。」
分類:洁净清洁
《漢語大詞典》:好洁(好潔)
爱清洁。常指嗜洁成癖。左传·定公三年:“ 庄公 卞急而好洁。”宋书·庾炳之传:“性好洁,士大夫造之者,去未出户,輒令人拭席洗牀。”
分類:清洁成癖
《漢語大詞典》:新洁(新潔)
(1).新鲜清洁;清新整洁。 宋 苏轼 《浚井诗》:“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行馆在西门月城内,中一所五楹,乃 李令 新建者,尚无家具;令住在东一所,亦甚新洁。”
(2).新而纯洁。 孙中山 《兴中会革命原起》:“赴东求学之士,类多头脑新洁,志气不凡,对於革命理想,感受极速,转瞬成为风气。”
《國語辭典》:浑浊(渾濁)  拼音:hún zhuó
1.不清洁、不清澈。如:「这条河因受到严重污染而浑浊不堪。」也作「混浊」。
2.比喻尘世、尘途。《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高祖曰:『卿不比在前浑浊之时。』张良答曰:『我王若要回朝,请我王到茅庵献清茶一盏。』」
《漢語大詞典》:虔洁(虔潔)
(1).诚敬而纯洁。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登歌》:“献清旨,致虔洁。” 唐 裴铏 《传奇·陈鸾凤》:“有雷公庙,邑人虔洁祭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丞相至军师皆是公义之人,故均称其子曰公子;又是虔洁之人,故均称其女曰玉。”
(2).诚实而清洁。《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又见六姐来回道:‘适承夫人命,已寻得一位乳娘,年纪约三十上下。这人很虔洁的。’”
《漢語大詞典》:洁羞(潔羞)
准备清洁的珍美食品。 唐 李邕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公尝致礼加璧,能事洁羞。”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推爱及之,则事之如《内则》之每日三朝,馨膳,洁羞,捧席,捧衽……皆问所欲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