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税银(税銀)
犹税金。旧时海关税收按银两计算,故名。《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各关额税银二万两以上者,仍照前例议叙。”《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 粤 海关税银,总以关期报满六箇月内迅速奏解。”
《國語辭典》:洋关(洋關)  拼音:yáng guān
旧时海关为外国人所管理,故称为「洋关」。《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人还算懂得道理的,你没有看见那次洋关上的签子手吗?戴著奴隶帽子,穿著奴隶衣服,对著自己同类,气昂昂的打开他行李。」
《漢語大詞典》:请关(請關)
货物进出口,先向海关陈报,请求准许,叫做“请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公司执事人听得督办夫人要开船,不知是何等大事,那里敢违拗,只得援例请关,报关出口。”
《漢語大詞典》:退关(退關)
出口货物经海关查验放行后,因故不能装运出口,由货物所有人或代理人向海关办理退运手续。
《国语辞典》:押放  拼音:yā fàng
海关处理私货时,对容易腐败、不易保存或有时间性效益的货品,容许货主提供担保而领回处理,称为「押放」。
《漢語大詞典》:洋禁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清史稿·世宗纪:“辛丑,开 闽省 洋禁。”
《漢語大詞典》:逃汇(逃匯)
谓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
《国语辞典》:关税自主(关税自主)  拼音:guān shuì zì zhǔ
主权国家自订关税制,并管理海关及其收支的权力。
《国语辞典》:公许码头(公许码头)  拼音:gōng xǔ mǎ tou
海关指定货物上陆的地方。
《国语辞典》:无形贸易(无形贸易)  拼音:wú xíng mào yì
不经过海关手续而行使的贸易。如劳役、专利权等的交易即是。
《国语辞典》:完税货价(完税货价)  拼音:wán shuì huò jià
海关对于进口货物,依照关税法的规定,计算课徵该进口货物关税或其他税捐的基准价格。
《国语辞典》:关税率(关税率)  拼音:guān shuì lǜ
海关课税标准,无论从值税或从量税,在一定时期内,必按一定税率,称为「关税率」。
《漢語大詞典》:子口税
旧 中国 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 中国 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 中 英 《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 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有代用护照包送无运照之土货者。且同一土货,由 香港 来,则准其报半税,无釐捐,若由 粤 省来,则不准报子口税,必报釐捐……无异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漢語大詞典》:总税务司(總税務司)
旧 中国 各口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称税务司;统管全国海关的官员称总税务司。 咸丰 九年(1859年) 英国 人 李泰国 任总税务司,此后九十年间,总税务司一职始终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把持。解放后, 中国 人民自己掌握了海关,取消总税务司和税务司。《清会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为总理衙门所派,其各关税务司则由总税务司酌设,及各项办公外国人等均责成总税务司管理,凡关税由税务司经徵。”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四节:“ 奕訢 掌握了总理衙门以后,与外国侵略者有了更多的交往,而且任命 英国 人为总税务司。”
《国语辞典》:验货单(验货单)  拼音:yàn huò dān
为进口报关时应填送海关单子之一。于船舶抵埠时,与进口报单、提货单等一并送关,备作验关时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