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國語辭典》:冬烘  拼音:dōng hōng
糊涂、迂腐。唐郑薰主持考试,误以为颜标是鲁公(颜真卿)的后代,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误放》。后多用来嘲笑古代私塾老师,或不明事理、不识世务的书呆子。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國語辭典》:冬烘先生  拼音: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头脑迂腐,不明事理的人。如:「如今仍抱残守缺,将被目为冬烘先生,赶不上时代潮流。」
《漢語大詞典》:庸陋
平庸浅陋。有时用作谦词。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余以庸陋,沈抑婆娑;用不合时,行舛於世。”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顾庸陋之无堪,辱庇存之尤厚。”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四六:“ 竹垞 以降之论词者,大似 沈归愚 ,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國語辭典》:俗儒  拼音:sú rú
浅陋无见识的读书人。《荀子。儒效》:「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扺。」
《國語辭典》:蓝缕(藍縷)  拼音:lán lǚ
1.破烂的衣服。《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作「蓝褛」、「褴缕」、「褴褛」。
2.衣服破烂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回:「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蓝缕,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也作「蓝褛」、「褴缕」、「褴褛」。
《國語辭典》:规规(規規)  拼音:guī guī
1.失神的样子。《庄子。秋水》:「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而翟公方规规然,勒门以箴容,何所见之晚乎。」
2.识见浅短拘泥的样子。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三:「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清。恽敬〈舟经丹霞山记〉:「夫圣人之心,华邃鸿远,包孕天地,岂若拘儒之规规者哉!」
《國語辭典》:陋儒  拼音:lòu rú
学识见闻浅陋的读书人。《荀子。劝学》:「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唐。韩愈〈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國語辭典》:硁硁(硜硜)  拼音:kēng kēng
1.拟声词。形容石头互相撞击的声音。《史记。卷二四。乐书》:「石声硁硁以立别,别以致死。」
2.鄙陋而顽固的样子。《论语。宪问》:「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國語辭典》:朴樕(樸樕)  拼音:pú sù
1.小木。《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2.比喻鄙陋、平庸。唐。杜牧〈贺平党项表〉:「臣僻左小郡,朴樕散材。」
《國語辭典》:侧陋(側陋)  拼音:cè lòu
1.微贱的人。《东观汉记。卷一九。应奉传》:「应奉为武陵太守,兴学校,举侧陋,政称远迩。」
2.狭窄。《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
《漢語大詞典》:微管
(1). 春秋 时, 管仲 相 齐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 曰:“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 宋 陆游 《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 ,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 。”亦用以代称 管仲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 ,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 。”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袞,微 管 寄明牧。”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至於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
(2).犹言见识浅陋狭小。常用作谦词。《宋书·彭城王义康传》:“臣以顽昧,独献微管,所以勤勤恳恳,必诉丹诚者,实恐 义康 年穷命尽,奄忽于南,遂令陛下有弃弟之责。”
《國語辭典》:寡陋  拼音:guǎ lòu
学识浅陋,少有见闻。晋。陶渊明〈命子〉诗一○首之七:「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漢語大詞典》:迫人
(1).指见识浅陋的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杜淹 问:‘ 崔浩 何人也?’子曰:‘迫人也。执小道,乱大经。’”
(2).逼迫人。 清 丘逢甲 《秋暑得雨》诗:“残暑酷未已,迫人无少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三章:“‘我不是没有缺点呀’, 周燕 的语气有点迫人,声音像唱歌一般响亮。”
《漢語大詞典》:荒陋
(1).荒凉简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岭 外荒陋无士人。”明史·文苑传一·李德:“ 义寧 在 粤 西,荒陋甚, 德 为振举,文教渐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柴米之贱,而老此身于荒陋之地,非夫也。”
(2).荒疏浅薄。 宋 苏轼 《仇池笔记·三殇》:“ 李善 注文选,本末详备,所谓五臣者,真俚儒荒陋者。” 明 刘基 《游云门记》:“惜余之荒陋,不足以发扬之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文勤 叩首曰:‘臣学问荒陋,亦不知诗题何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自既荒陋,则不得已,姑拾他人之绪餘。”
(3).粗野浅陋。明史·汪应轸传:“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康熙 中以鱼皮等部俗荒陋,令其世娶宗室女,以化导之。”
《國語辭典》:蠡测(蠡測)  拼音:lí cè
用瓠瓢来测量海水的深度。比喻见识短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典籍将蠡测,文章若管窥。」也作「蠡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