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拜母  拼音:bài mǔ
古代交谊深厚者相访时,拜谒其母的礼节。《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漢語大詞典》:苏耽(蘇耽)
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 苏耽 。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 黄溪 东山 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 马岭山 。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 衡岳 送 苏耽 ?”
《國語辭典》:养母(養母)  拼音:yàng mǔ
奉养母亲。《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少孤家贫,佣赁以养母。」
《國語辭典》:皇太后  拼音:huáng tài hòu
皇帝的母亲。《汉书。卷八二。王商传》:「先是皇太后尝诏问商女,欲以备后宫。」
《國語辭典》:橘井  拼音:jú jǐng
湖南省郴县东的一口井。因神仙传载苏仙公告母以井水橘叶疗疾的故事而得名。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九。苏仙公》。
《國語辭典》:堂萱  拼音:táng xuān
母亲。参见「萱堂」条。宋。范成大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眼看庭玉成名后,身及堂萱未老时。」
分類:母亲
《國語辭典》:母教  拼音:mǔ jiào
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来济川家里母教极严,回去过晚了是不依的。」
《國語辭典》:皇姑  拼音:huáng gū
妇女对丈夫亡母的尊称。《礼记。曾子问》:「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
《國語辭典》:丁母忧(丁母憂)  拼音:dīng mǔ yōu
遭逢母亲去世。《儒林外史》第七回:「范进把丁母忧的事说了一遍。周司业不胜叹息,说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也作「丁内艰」。
《國語辭典》:阿姑  拼音:ā gū
1.称谓:(1)妇人称丈夫的母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也称为「阿家」。(2)闽南方言。称姑妈。
2.广东人对妓女的讳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个人从此不是我的儿子了,听凭阿姑,──粤人面称妓者为阿姑──怎样发落。」
《國語辭典》:阿家  拼音:ā gū
称谓。妇人称丈夫的母亲。《宋书。卷六九。范晔传》:「妻云:『罪人,阿家莫念。』」也称为「阿姑」。
《國語辭典》:继父(繼父)  拼音:jì fù
1.前夫的子女称母亲改嫁的丈夫。如:「对她而言,继父的养育之恩远甚于生父的生育之恩。」也称为「后父」、「后爹」。
2.继承父志。《诗经。郑风。缁衣》唐。孔颖达。正义:「子能继父,是其美德。」
《國語辭典》:同母  拼音:tóng mǔ
同一母亲所生。《礼记。檀弓上》:「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晋书。卷六二。列传。祖逖》:「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
分類:同母母亲
《國語辭典》:老太  拼音:lǎo tài
年过半百的人,江北尊称为「老太」。《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
《漢語大詞典》:诸舅(諸舅)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噭噭同生,悽悽诸舅。”南史·袁湛传:“初, 陈郡 谢重 , 王胡之 外孙也,於诸舅敬礼多闕。”
《漢語大詞典》:丧亲(喪親)
指父亲或母亲丧亡。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晋书·孝友传·许孜》:“当其奉师,则在三之义尽;及其丧亲,实古今之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