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橛株
树根。引申指本义。 章炳麟 《毛公说字述》:“自尔隧字无文可徵,兑之为泽,亦且失其氒株。”
分類:树根本义
《國語辭典》:别义(別義)  拼音:bié yì
1.一个词除常用的意义以外的意义。多指不常用的词义。
2.其他的意思。如:「此言并无别义,请别误会。」
《漢語大詞典》:乾九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朱熹 本义:“言乾元用九,见与他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后以“乾九”称帝德。 清 鄂尔泰 《昭陵石马歌恭和御制元韵》:“自来房駟无虚生,六轡乘时应乾九。”
《漢語大詞典》:鸿逵(鴻逵)
《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朱熹 本义:“ 胡氏 、 程氏 皆云陆当作逵,谓云路也。今以韵读之,良是。”后遂以“鸿逵”称贤达君子的高超举止。 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一般儿相投鱼水,转眼的勋名俊伟,羡高风鸿逵可仪,一任俺 齐 人驥尾攀躋。”
《漢語大詞典》:余义(餘義)
(1).主旨以外的意义、内容。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卦变:“ 来瞿塘 説,纯以错综为主,是执餘义为本义矣。”
(2).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通假义。 清 阮元 《释“颂”》:“颂之训为美盛德者,餘义也;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且颂字即容字也,故説文‘颂,皃也’。”
《漢語大詞典》:遁尾
亦作“遯尾”。 语出易·遯:“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朱熹 本义:“遯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后因以指退居以待时机。 明 彭士望《冬心》诗:“吾儕久閒居,遯尾牵柔情。爱翫穷愁中,茧缚丝縈縈。”
《國語辭典》:腊肉(臘肉)  拼音:là ròu
渍以盐或酱而后晒乾、风乾或熏乾的肉。《儒林外史》第一回:「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
《漢語大詞典》:拂经(拂經)
违反常理。易·颐:“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孔颖达 疏:“颠,倒也。拂,违也。经,义也。丘,所履之常处也。” 朱熹 本义:“求养於初,则颠倒而违於常理;求养於上,则往而得凶。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
《漢語大詞典》:干九
《易。干。文言》:"干元用九,天下治也。"朱熹本义:"言干元用九,见与他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后以"干九"称帝德。
《漢語大詞典》:赘行(贅行)
指赘瘤。形容丑陋的形貌。老子:“其在道也,曰餘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魏源 本义引 司马光 曰:“形、行古字通用。弃餘之食,适使人厌,附赘之形,适使人丑。”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当其接牀笫,承恩色,虽险情赘行,莫不德焉。” 李贤 注:“言丑恶也。”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鄙情赘行,造次以之;纠慝绳违,允兹简裁。” 清 袁枚 《与香亭书》:“倘能安分守己,无险情赘行,如 马少游 所云‘骑欵段马,作乡党之善人’,是即吾家之佳子弟,老夫死亦瞑目矣。”
《國語辭典》:商兑(商兌)  拼音:shāng duì
商讨斟酌。《易经。兑卦。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分類:商酌本义
《漢語大詞典》:咸腓
易·咸:“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王弼 注:“腓,体动躁者也。感物以躁,凶之道也。” 朱熹 本义:“腓,足肚也。欲行则先自动,躁妄而不能固守者也……故其占动凶而静吉者也。”后因以“咸腓”谓妄动。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追思起不觉令人恨转增,一时难按心兵。我又不曾咸腓胡行,为甚的灭趾遭屯!”
《漢語大詞典》:庯峭
本义为屋势倾斜曲折貌。后用以形容人的仪表有风致。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今造屋势有曲折者谓之庯峻,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屋庯庩则其形峭丽,故人有风仪者,目为庯峭, 魏收 云‘庯峭难为’是也。后通用波俏字,或单云俏,俏或又借樵(七肖反)。”参见“ 峬峭 ”、“ 逋峭 ”。
《漢語大詞典》:本训(本訓)
训诂用语,谓字的本义。 清 曾国藩 《与朱仲我书》:“凡古今文字,何字不有虚实两用?如‘履’字以实用者为本训,而《羽猎赋》之‘履般首’则虚用矣。”
分類:训诂本义
《漢語大詞典》:靡响(靡響)
本义为靡靡之音,借指辞藻华丽而无风骨的诗赋。 罗惇曧 《文学源流》:“里巷之謡谚,质之过也; 齐 梁 之靡响,华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