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流笼(流笼)  拼音:liú lóng
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以木板、藤条等较坚韧的材料,制成方形或圆形的笼子,内可置物或坐人,用一滑轮吊挂在一条粗钢索和麻绳上,藉以飞渡山谷或溪流。
《国语辞典》:栳栳  拼音:lǎo lǎo
一种山西北部最为普遍的食物。用一块小麦面放在石板上或木板上,用手掌一压一搓,使它成为一个圆柱形的捲捲。放在蒸笼里蒸熟,浇上作料、羊肉汤以为食用。
《国语辞典》:百叶窗帘(百叶窗帘)  拼音:bǎi yè chuāng lián
一种窗帘。用许多横木板或塑胶片连缀组成,可以调节角度或上下捲放,以利通风、遮蔽阳光。简称为「百叶窗」。
《国语辞典》:制图板(制图板)  拼音:zhì tú bǎn
制图时用来贴附制图用纸的木板。一般用乾燥、不易变形的木材制成。两边有直纹木条,木条边上十分平直,可供丁字尺顶端靠著滑动。
《国语辞典》:雕版印刷  拼音:diāo bǎn yìn shuā
将文字或图案先雕刻在木板上再行印刷,为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唐代已有雕板印刷的佛经、历书、诗文集等,至宋代日益兴盛,雕印、刻工的技术十分精致。
《国语辞典》:木刻画(木刻画)  拼音:mù kē huà
一种版画。方法为在木板上刻成图形,再印在纸上的成画。也称为「木板画」、「木版画」。
《国语辞典》:鸣榔板(鸣榔板)  拼音:míng láng bǎn
渔人在夜里敲打木板捕鱼。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唬的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是响珰珰鸣榔板捕鱼虾。」
《国语辞典》:木板画(木板画)  拼音:mù bǎn huà
由木板刻成想像中的画面后,再经拓印于纸、布成画,称为「木板画」。含有刀、木情趣。也称为「木版画」、「木刻画」。
《国语辞典》:木版画(木版画)  拼音:mù bǎn huà
以木板做为刻版印画的材料,刻成想像中的画面后,再经拓印于纸、布成画,称为「木版画」。也称为「木板画」、「木刻画」。
《国语辞典》:蜈蚣阵(蜈蚣阵)  拼音:wú gōng zhèn
一种民俗技艺表演。演出时以数十块木板搭成长条形的台座,以人力或装上车轮行走,上面坐著由适龄儿童扮演的传说或神话人物。由于木板搭成的长条台座连结成行,形状很像蜈蚣,故称为「蜈蚣阵」。常于庙会节庆中演出,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也称为「蜈蚣棚」、「蜈蚣坪」、「蜈蚣阁」。
《国语辞典》:下板儿(下板儿)  拼音:xià bǎn ér
旧时商店每日清晨将门窗所附之木板卸下,以便营业,称为「下板儿」。如:「都已经八点了!还不赶紧下板儿!」
《国语辞典》:弦面板  拼音:xián miàn bǎn
原木制成材板时,若年轮与木板面成四十五度角以下者,称为「弦面板」。
《国语辞典》:三夹板(三夹板)  拼音:sān jiá bǎn
将三片薄木板依年轮纹作直交式重叠,然后用黏合剂黏成的木板。可防腐、防水,为相当重要的建筑材料。
《国语辞典》:三角尺  拼音:sān jiǎo chǐ
绘图用具。以扁薄木板、塑胶板等制成。每副有两只,一只为四十五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只为三十度和六十度的直角三角形,多用以画各种直线形与特别角的三角形。也称为「三角板」。
《国语辞典》:钱板儿(钱板儿)  拼音:qián bǎn ér
1.放置铜钱的木板,上面刻有大小不同行排列的楞槽,可以将大小不同的辅币分类。
2.搓洗衣服的用具,形状像放置铜钱的木板,但所刻的楞,比较窄密。也称为「搓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