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案子  拼音:àn zi
1.粗大的桌子,多设于铺肆中。唐。郑光业 纪中表试案诗:「新糊案子,其白如银。」
2.有关诉讼的事件、案件。《老残游记》第一三回:「话说老残复行坐下,等黄人瑞吃几口烟,好把这惊天动地的案子说给他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又问你一共犯过多少案子了?」
《國語辭典》:铺板(鋪板)  拼音:pù bǎn
1.铺设用的木板。如:「夏天睡铺板搭的床特别凉快。」
2.指店铺的门板。
《漢語大詞典》:小刻
(1).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 汉 以后,又分一昼夜为十二时,则每时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这是大刻。再将零数二十分,分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百刻
(2).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宋 朱熹 周易本义·筮仪:“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
《漢語大詞典》:望板
亦作“ 望版 ”。 平铺在椽子上的木板。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薄版曰望版…… 升菴 以为天花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 额 方偃息在床,闻顶隔上窸窣有声……仰视望板,若有人踏之以行。”
《國語辭典》:吊楼(吊樓)  拼音:diào lóu
1.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也称为「吊脚楼」。
2.一种山区的木板房或竹屋。离地而建,下面多用木桩做支柱,以梯子上下,可用来防禦野兽。
《漢語大詞典》:吊脚楼(弔脚樓)
亦作“吊脚楼”。 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又称吊楼。 沈从文 《边城》二:“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 木兰溪 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挽起两岸错落的村寨和高高低低的吊脚楼,组成了 木兰溪 公社。”
《國語辭典》:黑板  拼音:hēi bǎn
一种教学用具。以木头制成,可用粉笔书写、绘画的黑色板子,多用于学校教师授课时使用。
《漢語大詞典》:板檐
木板屋檐。礼记·明堂位“重檐” 唐 孔颖达 疏:“谓就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
分類:木板屋檐
《漢語大詞典》:卸载
从船上移动(如货物)到岸上
拿掉(如造型工作台上的或锯床上的)砖、木板或平板
《國語辭典》:踏板  拼音:tà bǎn
1.平铺的板。或放在船中,用以接连船只和岸边,便于人和物的上船或靠岸;或用来连接车辆,以供踏足之用。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收了缆,撅了桩,跳踏板,挂起这秋风布帆。」
2.床前踏足的小凳子。
《漢語大詞典》:贴脸(貼臉)
(1).脸和脸相贴。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一个 天津 青皮模样的人,满脸横肉,怀里抱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正在贴脸。”
(2).钉在门窗框和墙壁接合处的木条或木板。
《国语辞典》:台车(台车)  拼音:tái chē
1.一种轻便的有轨车辆。旧时的车身多由木板钉成,在四角安有四根圆柱,而底部则装有四个铁轮,使用时以人力推拉。今日的台车多改用引擎来推动。台车的轨道大多铺设在山区或产业区,用以运送木材、矿产和农牧产品。也称为「斗车」。
2.用以生产绒布、骆驼绒等针织物的圆型针织机。
《漢語大詞典》:插板
(1).守城之具。于城门外为重门,以榆槐木制成,广狭与城门同,幔以生牛皮,裹以铁叶。两旁施铁环,贯以铁索。去城门五尺处立两夹木,亦以铁叶裹之。夹木开有槽,容插板起落。敌至则下之。外实以土,防火攻,内支以柱,防倾折。亦写作“插版”。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城制
(2).指分块插卸的木板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仓窑的粮堆上打印。然后四个人就分两头格巴格巴上插板。”
《漢語大詞典》:板题(板題)
木板匾额。北史·江式传:“篆体尤工, 洛京 宫殿诸门板题,皆 式 书也。”
分類:木板匾额
《漢語大詞典》:板铺(板鋪)
木板搁的床。 崔璇 《在区委会里》:“他们俩还是坐在板铺上,眨巴着眼睛。”《新苑》1981年第1期:“她踮着脚尖,怕把睡在外间屋小板铺上和 雪莲 孪生的 岫岩 惊醒。”
分類:木板
《國語辭典》:简板(簡板)  拼音:jiǎn bǎn
乐器名,打击乐器。用两片长竹片组成,靠近下端处各置一铜钹,用左手夹击发声,常与渔鼓合用。此乐器多用于戏曲或道情类的说唱乐曲中。
《國語辭典》:简版(簡版)  拼音:jiǎn bǎn
宋朝人本以书帖与朋友往来,后以金漆版代替,称为「简版」。而后恐泄露消息,改用两版相连,以纸封其边际的金漆版,仍称为「简版」。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也称为「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