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08,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时而
走马
弹指
有得
迟暮
遥遥
未暇
头上
正好
荏苒
时候
直到
旦夕
长短
未遑
《國語辭典》:时而(時而)  拼音:shí ér
表示动作或情况不时地重复发生。如:「这几天时而放晴,时而下雨,天气阴晴不定。」
《國語辭典》:走马(走馬)  拼音:zǒu mǎ
1.骑马疾行。比喻迅速。《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2.善于奔驰的马。《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
3.乐曲名。参见「八骏马」条。
《國語辭典》:走马灯(走馬燈)  拼音:zǒu mǎ dēng
1.一种花灯。从元宵节的习俗发展而来,用木或竹条扎成一风车状的辐射圆轴,轴外围成一个圆筒状的纸轮,上面贴著用各种彩纸剪成的人马图案,纸轮外再作一层方形或圆形的灯壳。在纸轮中安放蜡烛,火焰热力造成空气对流,轮即转动,人马也跟著转动,影子映在灯壳上,往来回转,就像在奔跑一样,故称为「走马灯」。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也称为「马骑灯」。
2.形容人匆忙地来往不停。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往来的人,一上一下,似走马灯儿一般,是好耍子也。」《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小二哥搬运不迭,忙得似走马灯一般。」
《國語辭典》:弹指(彈指)  拼音:tán zhǐ
1.捻弹手指作声。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原为印度风俗。后亦用来表示情绪激动。《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顺帝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旧唐书。卷九一。敬晖传》:「晖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晖每推床嗟惋,或弹指出血。」
2.比喻很短暂的时间。宋。普润大师《翻译名义集。时分。怛刹那》:「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3.比喻时间过的很快。《儒林外史》第一回:「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
4.比喻轻易、容易。《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却说周瑜、鲁肃回寨,肃曰:『都督如何亦许玄德取南郡?』瑜曰:『吾弹指可得南郡,落得虚做人情。』」
《國語辭典》:有得  拼音:yǒu dé
有心得、有所领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國語辭典》:迟暮(遲暮)  拼音:chí mù
年老、晚年。《楚辞。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二:「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國語辭典》:遥遥(遙遙)  拼音:yáo yáo
1.悠久的时间。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之一:「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
2.长远的距离。晋。傅玄 车遥遥篇:「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漢語大詞典》:未暇
谓没有时间顾及。 汉 张衡 《东京赋》:“因 秦 宫室,据其府库,作 洛 之制,我则未暇。” 汉 刘桢 《杂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 镜机子 曰:﹞‘此肴饌之妙也,子能从我而食之乎?’ 玄微子 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闲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如右所言,大抵关於种类,而於情伪得失,未暇论也。”
分類:时间顾及
《漢語大詞典》:头上(頭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國語辭典》:正好  拼音:zhèng hǎo
恰好、刚好。《红楼梦》第六○回:「姑娘来的正好,亲自带去罢。」《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只有几个不习上的学生,正好借此到花街柳巷走走。」
《國語辭典》:荏苒  拼音:rěn rǎn
时间渐渐过去。《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也作「苒荏」。
《國語辭典》:荏染  拼音:rěn rǎn
柔弱的样子。《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國語辭典》:时候(時候)  拼音:shí hòu
1.季节、节候。《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汉。何休。解诂:「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
2.时机。如:「为人处事很多时候不要太勉强,时机不到,强求也没用。」《老残游记》第一回:「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红楼梦》第四二回:「如今我且替你收著,等你用著这个的时候,我送你些。」
3.时辰。《儒林外史》第三回:「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
4.称某一段期间。如:「小时候的玩伴,现在都已成家立业。」《老残游记》第七回:「当时正是粤匪扰乱的时候,他从四川出来,就在湘军、淮军营盘里混过些时。」《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成功的时候,萧云仙骑著马,带著木耐,在各处犒劳百姓们。」
《國語辭典》:直到  拼音:zhí dào
一直延续到某个时刻。《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直到如今,西湖上古迹遗踪,传诵不绝。」《儒林外史》第二回:「直到巳牌时候,周先生才来。」
《國語辭典》:旦夕  拼音:dàn xì
1.早晚。《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聂政》:「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
2.比喻时间短促。《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三国演义》第二回:「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官共饮耶!』」
《國語辭典》:长短(長短)  拼音:cháng duǎn
1.长度。《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是非、善恶。《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3.意外的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4.内情、秘密。《西游记》第三七回:「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
《國語辭典》:长短句(長短句)  拼音:cháng duǎn jù
词因句法多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國語辭典》:未遑  拼音:wèi huáng
无暇、未及。《文选。扬雄。羽猎赋》:「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文选。钟会。檄蜀文》:「方国家多故,未遑脩九伐之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