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5,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北平
居庸
圣聪
四民
天兵
内助
鱼目
上弦
元夕
奉安
所天
侠客
重闱
上峰
僧伽
《漢語大詞典》:北平
北京市 旧称。详“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居庸
(1).山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古名 军都山 ,为 太行山 八陉之一,层峦迭嶂,形势雄伟;又为 燕京 八景之一,名曰“居庸迭翠”。
(2).关名。旧称 军都关 、 蓟门关 。 长城 重要关口,控 军都山 隘道( 军都陉 )中枢。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阨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五日过 居庸 ,十日渡 桑乾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初三日出 居庸关 ,十八日至 归化城 ,二十一日踰 阴山 至 昆都勒河 。”
《漢語大詞典》:圣聪(聖聰)
旧称帝王明察之辞。《汉书·谷永传》:“臣前幸得条对灾异之效,祸乱所极,言关於圣聪。”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
《國語辭典》:四民  拼音:sì mín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国语。齐语》:「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
分類:旧称四民
《國語辭典》:天兵  拼音:tiān bīng
1.王者的军队。唐。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2.天神的兵。《西游记》第五回:「当时李天王传了令,著众天兵扎了营,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
《國語辭典》:内助(內助)  拼音:nèi zhù
1.来自内部的帮助。《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幸张松、法正为内助,此天赐也。」
2.妻子对丈夫的帮助。《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传》:「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
3.称谓。称妻子。明。徐霖《绣襦记》第四○出:「他感卿卿深爱护,行聘求婚为内助。」
《漢語大詞典》:鱼目(魚目)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國語辭典》:上弦  拼音:shàng xián
1.搭上箭,扣紧弓弦。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七出:「群臣奋未敢前,待先行便上弦,你风花队里去收飞箭。」
2.阴历每月初八日前后,月形如弓,弓形偏西,称为「上弦」。
3.旋紧钟表机器等的发条。
《漢語大詞典》:元夕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会庆节礼毕,吏以例白留山棚,元夕张灯可就用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勋戚富有之家,於元夕集百巧为一架,次第传爇通宵为药。”
《國語辭典》:奉安  拼音:fèng ān
旧制指帝后安葬。今国家元首的灵柩举行葬礼,称为「奉安」。《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太尉憙告谥南郊,司徒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
《國語辭典》:所天  拼音:suǒ tiān
1.称国君。《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妾得苏息,拭目更视,乃敢昧死,自陈所天。」
2.称父亲。晋。武帝 答群臣请易服复膳诏:「吾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必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
3.称丈夫。《文选。潘岳。寡妇赋序》:「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陨。」《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逆子不肖,致令爱失其所天,老汉心实不安。」
《國語辭典》:侠客(俠客)  拼音:xiá kè
古代身怀武艺,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的人。《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这冒险捐躯,都是侠客的勾当。」也称为「侠士」。
《國語辭典》:重闱(重闈)  拼音:chóng wéi
1.一层层的门。《文选。左思。魏都赋》:「重闱洞出,锵锵济济。」
2.深宫。《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
3.深闺。《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4.世称祖父母或父母。宋。吴澄 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诗:「出门恻恻重闱远,前路漫漫万里赊。」
《國語辭典》:上峰  拼音:shàng fēng
1.高峰。南朝梁。沈约〈八咏诗。霜来悲落桐〉:「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遂随入中岳,上峰险绝。」
2.上级长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除了上峰到任,循例道喜之外,朔望也不去上衙门。」
《國語辭典》:僧伽  拼音:sēng qié
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大智度论》卷三:「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