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遮(無遮)
(1).没有掩盖,裸露。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
(2).佛教语。谓包容广大,没有遮隔。《楞严经》卷一:“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3).指无遮大会。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号无遮以落之。” 清 赵翼 《灵谷寺》诗:“七日无遮筵,薰天众香郁。”参见“ 无遮大会 ”。
《國語辭典》:无遮大会(無遮大會)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
《漢語大詞典》:无遮会(無遮會)
见“ 无遮大会 ”。
《國語辭典》:无遮大会(無遮大會)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
《國語辭典》:无遮大会(無遮大會)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
《漢語大詞典》:无遮斋(無遮齋)
即无遮大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韩晋公 在 浙西 时, 瓦官寺 商人设无遮斋。众中有一年少请弄阁。乃投盖而上……覩者无不毛戴。”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中宗 设无遮斋,詔五品以上行香。”
分類:无遮大会
《国语辞典》:口无遮拦(口无遮拦)  拼音:kǒu wú zhē lán
说话没有顾忌,有什么说什么。如:「小孩子讲话往往口无遮拦,别见怪!」也作「口没遮拦」。
《國語辭典》:宣明  拼音:xuān míng
1.明显、光耀。《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2.阐扬、宣扬。《汉书。卷九。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文选。左思。魏都赋》:「于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3.公布明示。《荀子。正论》:「上宣明,则下治辨矣。」
《國語辭典》:裸裎  拼音:luǒ chéng
不穿衣服,光著身体。《孟子。公孙丑上》:「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晋书。卷四九。列传。光逸》:「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
《國語辭典》:赤露  拼音:chì lù
裸露身体,未穿衣服。如:「他赤露著胸膛,在庭院里乘凉。」、《金史。卷一二七。隐逸列传。辛愿》:「性野逸不修威仪,贵人延客,麻衣草屦、足胫赤露坦然于其间,剧谈豪饮,傍若无人。」
《國語辭典》:风口(風口)  拼音:fēng kǒu
因无遮拦而风特别大的地方。《通俗常言疏證。天文。风口里》引《荷花荡剧》:「撑到前面风口里去,叫小姐船只泊在此。」《红楼梦》第五七回:「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著。」
《國語辭典》:乾剥剥(乾剝剝)  拼音:gān bō bō
1.乾枯。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折倒的我来瘦恹恹身子尪羸,忧愁的我乾剥剥髭鬓斑白。」
2.乾脆。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这两个开仓的官,清耿耿不受民财,乾剥剥则要生钞,与民做主哩。」
《國語辭典》:袒露  拼音:tǎn lù
裸露。《北史。卷二四。王宪传》:「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
《國語辭典》:明沟(明溝)  拼音:míng gōu
明露于地面,无盖的水沟。也称为「羊沟」。
《漢語大詞典》:露棚
四周无遮蔽的棚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隐逸:“回至中途,夜黑,不良於行,暂憩一露棚下。”
《漢語大詞典》:直通通
径直;无遮拦。 宋 新英 《铁军的步伐》二:“ 高建业 工作干得不少,可全让那直通通的嘴巴卖出了。” 朱春雨 《沙海的绿荫·天知道》:“‘那还有什么呢?不是说关键在于领导吗……’ 沈巧 对谁说话都这么直通通。”
《漢語大詞典》:干剥剥(乾剥剥)
干脆,毫无遮饰。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这两个开仓的官,清耿耿不受民财,乾剥剥则要生钞。”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今年轮着我家掌管主司考卷,我清耿耿不受民钱,乾剥剥只要生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