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简严
肃括
刻厉
琳球
大手笔
金石声
珠贯
绣口
骨董
雕章
弄文
繁缛
纵恣
斲削
饰辞
《漢語大詞典》:简严(簡嚴)
(1).谓文辞简朴而严谨。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国风二雅三颂:“ 周 、 鲁 、 商 三颂,以盛德成功为主……《周颂》简严,《商颂》敷畅,已非一体。”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其於六经简严易直之旨合乎否也。” 明 张居正 《重刊〈西汉书〉序》:“ 迁 据《左氏》国语世本《国策》史记,而 固 承父 彪 之后修《西汉书》,然 子长 之书虽驰骋该博,类取杂家小説以实之,其为文多不驯雅,不如 固 之简严明切,叙次有纪。”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春秋万九千字,简严矣,而其恉数千。”
(2).简约严明。宋史·李及传:“ 及 资质清介,所治简严。”
《漢語大詞典》:肃括(肅括)
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用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为中也弘深,其为外也肃括,则可以禔身矣。” 李轨 注:“肃,敬也;括,法也。” 宋 曾巩 《御史中丞制》:“某强毅肃括以禔其身,博学精识通於世用。” 清 钱谦益 《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其为学弘深而肃括,经传洽熟,颂礼详明。” 清 王澍 《论书賸语·论古》:“ 有唐 一代书,格律森严,多患方整;至 宋 四家,各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盖拓向外来,而 晋 唐 谨严肃括之意亡矣。”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铭之为物,远古思邃,徵寿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漢語大詞典》:刻厉(刻厲)
(1).严酷;苛刻严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霜焉雪焉,劲烈刻厉,翦击其枝叶,剥伤其肤理。” 明 方孝孺 《题周氏文后》:“宽裕有容者,誉人多过其实;刻厉疾恶者,取人多丧其真。”
(2).谓书法或文辞峭拔。 宋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 率更 貌寒寝,敏悟絶人。今观其书,劲峻刻厉,正称其貌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品性温和的作家即使在震怒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刻厉的文章。”
(3).刻苦自励。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尔朱世隆 之初为僕射也。畏 尔朱荣 之威严,深自刻厉,留心几案,应接宾客,有开敏之名。”明史·孙汝敬传:“自此刻厉为学,纍迁侍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归,弥自刻厉。”
《漢語大詞典》:琳球
亦作“ 琳璆 ”。
(1).指美玉。《宋书·傅亮传》:“饯离不以币,赠言重琳球。”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赠,束帛藉琳球。” 清 孙枝蔚 《新婚箴为汪季灿》:“女如桃李,男如琳球。同心同德,永荷天休。”
(2).玉器撞击声。 宋 苏轼 《代书答梁先》诗:“遗我駮石盆与甌,黑质白章声琳球。” 清 纳兰性德 《效江醴陵杂体拟古诗·范彦龙古意》:“文章贵纶綍,佩玉鏘琳球。”
(3).比喻优秀人物或优美文辞。 唐 虞世南 《和至寿春应令》:“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觴浮。天文徒可仰,何以厠琳球。”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标题》:“ 鉅野 王生 ,阀閲裔,腹胞琳球。” 清 孙枝蔚 《祭温玄肆文》:“易尽者百年之日月,难凋者一字之琳球。”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金石声(金石聲)  拼音:jīn shí shēng
1.钟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金石之声,管籥之音。」
2.比喻文章词语优美,声调铿锵。《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漢語大詞典》:珠贯(珠貫)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 唐 白居易 《小童吹觱篥歌》:“急声圆转促不断,轢轢轔轔似珠贯。”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明 宋濂 《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作为文章,珠贯玉联,有台阁之风。”
《漢語大詞典》:绣口(繡口)
比喻文辞华丽。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锦心绣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 长公 ( 苏軾 )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参见“ 锦心绣口 ”。
《國語辭典》:锦心绣口(錦心繡口)  拼音:jǐn xīn xiù kǒu
锦、绣,织锦刺绣,比喻美好。语本唐。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锦心绣口用以称赞人文思巧妙,文辞优美。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镜花缘》第九三回:「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也作「锦绣心肠」、「锦心绣腹」、「绣口锦心」。
《漢語大詞典》:骨董
象声词。 唐 孟棨 《北里志·张住住》:“﹝ 张住住 ﹞指阶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声即了矣。’”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诏归》:“若是恶少们懊着他呵,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定向玉井头骨董一声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便闻骨董一声,遂譁言妇溺矣。”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雕章(鵰章,彫章)
(1).精心修饰文辞。晋书·乐志上:“三祖纷纶,咸工篇什,声歌虽有损益,爱翫在乎雕章。”
(2).犹美文。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仇兆鳌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齐 萧慤 尝於秋夜赋诗, 邢子才 曰:‘ 萧 之斯文,可谓雕章间出。’” 宋 宋祁 《答翰林苏学士》诗:“开颜忽见故人书,併得雕章念索居。”
鵰章:钮鼻作雕形的印章。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百年将种存慨慷,西取 庸 蜀 践 戎 羌 。战袍赐锦盘鵰章,宝刀玉玦餘风霜。”
彫章:雕琢词章。《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固以理穷言行,事该军国,岂直彫章縟采而已哉!” 吕延济 注:“所有述作、言行、军国大事,岂直为彫饰文章,以为縟采乎!”
《國語辭典》:弄文  拼音:nòng wén
追求文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马融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
《國語辭典》:繁缛(繁縟)  拼音:fán rù
1.采饰繁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2.声音细碎。三国魏。嵇康〈琴赋〉:「沛腾迕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
《國語辭典》:纵恣(縱恣)  拼音:zòng zì
放纵恣肆。《汉书。卷四九。晁错传》:「骄溢纵恣,不顾患祸。」《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然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也。」
《國語辭典》:斲削  拼音:zhuó xuè
1.砍削、斩切。《管子。形势》:「斲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斲削矣。」
2.损伤。《儒林外史》第八回:「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
《漢語大詞典》:饰辞(飾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 ,谓霍乱为 博陆 。”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 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