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匠心  拼音:jiàng xīn
如工匠精巧细致的创作心思。唐。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之一:「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也作「匠意」。
《国语辞典》:庄骚(庄骚)  拼音:zhuāng sāo
庄子》及《离骚》两书。为庄周与屈原所作,代表战国时代的南方文学。唐。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
《國語辭典》:体裁(體裁)  拼音:tǐ cái
1.作品的布局、架构。《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2.文学的类别。依作品所表现的结构与性质上之差异而加以区分,如诗、散文、小说、戏剧、报导文学等。如:「散文和小说的体裁不同,两者无法互争高下。」
《國語辭典》:中文  拼音:zhōng wén
特指汉族的语言及文字。
《國語辭典》:鲍照(鮑照)  拼音:bào zhào
人名。(西元421~465?)字明远,南朝宋东海人。文词赡逸,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曾为前军参军,世称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行世。
《漢語大詞典》:词曹(詞曹)
指文学侍从之官。亦借指翰林。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明 王錂《春芜记·巧诋》:“他在词曹,独擅名高。”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时大学士 和珅 当国,有中贵人与君同里同姓来告曰:‘相国知子,欲一燕见。能往,吾导,子词曹可致也。’君谢不能。”
《國語辭典》:曾巩(曾鞏)  拼音:zēng gǒng
人名。(西元1019~1083)字子固,宋南丰人。官至中书舍人,深于经术,工文章,其文剽鸷雄浑,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
《漢語大詞典》:禁职(禁職)
指翰林院学士等宫廷中的文学侍从官职。旧唐书·韦温传:“寻知制誥,召入翰林为学士。以父职禁廷,忧畏成病,遗诫不令居禁职,恳辞不拜。”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学术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伟长(偉長)
(1).奇伟超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
(2).高大。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伟长的电线杆投影,横过街面有如深阱。”
(3). 汉 末文学家 徐干 的字。 三国 魏 文帝 《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 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伟长 擅名於 青 土, 公干 振藻於海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 建安 哀辞,惟 伟长 差善。”
《漢語大詞典》:诗记(詩記)
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记”的并称。 宋 张舜民 《画墁集·郴行录》:“ 岳阳楼 ,经始於 张燕公 ,终 唐 之世,屡圮,皆完葺。 庆历 中, 滕宗谅 謫守,始大加增饰,规制宏敞,甲冠上流,取 宋 梁 以来所题诗记,刻石于夹楼。”
《漢語大詞典》:文林郎
(1).文散官名。 隋 置,取 北齐 征文学之士充文林馆之义。历代因之。见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2).一种梨的别名。 蒲中 产好梨,传说 唐太宗 时有凤栖于梨树上,后所产梨,果肉细腻,红颊玉液,因名凤栖梨。至 宋 ,另有一家独出一种,备众梨之美,又超过了凤栖梨。其人尝进献,得官文林郎,因以为名。见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國語辭典》:郑笺(鄭箋)  拼音:zhèng jiān
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也称为「诗笺」。
《漢語大詞典》:南社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 陈去病 、 高旭 、 柳亚子 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 苏州 。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 清 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诗,以为不事王侯,高尚其志,非肉食者所敢望。” 宁调元 《南社集序》:“吾友 高 子 钝剑 柳 子 亚卢 等,既以诗词名海内,復创南社,以网罗当世骚人奇士之作,蔚为巨观。 钟仪 操南音,不忘本也。” 鲁迅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即如 清 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 汉 族的被压制,愤 满 人的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 民国 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
《漢語大詞典》:孔北海
即 孔融 。 汉 末文学家, 建安 七子之一。因其曾为 北海 相,故称。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朝瞻 孔北海 ,时用 杜荆州 。” 唐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多惭 孔北海 ,传教及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