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佚落
失落;散失。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自 汉 而后,中罹兵事,书传佚落。”
分類:失落散失
《漢語大詞典》:遗泯(遺泯)
犹散失。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恐遗泯,故録焉。”
分類:散失
《國語辭典》:零落  拼音:líng luò
1.草木凋落。《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楚辞。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死亡。比喻人事衰颓。《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乐府诗集。卷四○。相和歌词十五。晋。陆机。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3.身世落魄。唐。杜甫〈佳人〉诗:「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红楼梦》第九二回:「岂知甄士隐弄到零落不堪,没有找处。」
4.景色萧条残败。《三国演义》第六回:「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
5.稀疏不全。《大宋宣和遗事。贞集》:「皆零落骨殖,复合取二木函殓之。」
《國語辭典》:飘然(飄然)  拼音:piāo rán
1.迅疾的样子。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七:「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红楼梦》第一二回:「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2.洒脱不羁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三人近前一看,面如傅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3.飘动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國語辭典》:绝响(絕響)  拼音:jué xiǎng
比喻技艺失传或流风馀韵不复可见。《抱朴子。外篇。广譬》:「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明者,觌机理于玄微之未形。」《晋书。卷四九。阮籍等传。史臣曰》:「嵇琴绝响,阮气独存。」
《國語辭典》:亡失  拼音:wáng shī
丧失、失去。《墨子。非命上》:「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國語辭典》:逸事  拼音:yì shì
正史上没有记载的遗闻轶事。如:「许多传奇小说多由逸事编撰而成。」也作「轶事」。
《國語辭典》:遗失(遺失)  拼音:yí shī
1.丢失。《薛仁贵征辽事略》:「祝付公!若充军止作长行,妾与公一物,慎勿遗失。」《红楼梦》第一三回:「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2.疏漏。《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漢語大詞典》:放失
(1).失,通“ 佚 ”。散失。《史记·太史公自序》:“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淮南子·时则训》:“牛马畜兽有放失者,取之不詰。”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常云:在朝所见,朝廷遗老数人而已……予幸获与之周旋,听其诵説,放失旧闻,多得其详实。”
(2).失,通“ 佚 ”。指散失的事物。 明 李东阳 《〈黎文僖公集〉序》:“﹝ 东阳 ﹞非徒学力未至,而才不称事……又不能蒐采放失,俾无遗憾,谨序次其所仅存者。”参见“ 放佚 ”。
(3).失,通“ 佚 ”。放纵不受约束。 汉 王充 论衡·程材:“阿意苟取容幸,将欲放失,低嘿不言者,率多文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事事去学存此天理,则此心更无放失时。”参见“ 放佚 ”。
《漢語大詞典》:放佚
(1).散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君之於学,其可谓篤志而不牵於众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三传备説》诸篇,今都不可见。”
(2).放纵不受约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吴组缃 《菉竹山房》:“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國語辭典》:破散  拼音:pò sàn
1.寒食节于野外祭祀祖先。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三。寒食拜扫》:「人君奉先之道,无寒食野祭,近代庄宗,每年寒食出祭,谓之破散,故袭而行之。」
2.破坏。《汉书。卷七四。魏相传》:「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
《漢語大詞典》:亡书(亡書)
散失的书籍。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 宋 曾巩 《文馆》:“﹝ 太宗 ﹞又重亡书之购,而閭巷山林之藏,稍稍益出。”
分類:散失书籍
《國語辭典》:耗散  拼音:hào sàn
消耗散失。《新唐书。卷五○。兵志》:「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的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分類:散失消散
《國語辭典》:逸品  拼音:yì pǐn
品格不凡、意境超脱。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唐李嗣真书品后》:「秦相刻铭,烂若舒锦,钟张羲献,超然逸品。」也作「绝品」。
《國語辭典》:脱简(脫簡)  拼音:tuō jiǎn
古书刻在竹简上,竹简有时会缺漏遗失,称为「脱简」。
《漢語大詞典》:遗简(遺簡)
(1).指散失的书籍。 唐 王维 《京兆张公德政碑》:“其丞祕书也,闕文遗简,多在大家,虽为子孙之藏,密有缄縢之固,公不惮权贵,或抵或诱,尽归天阁。”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况旧刻之丛书,搜辑遗简,合成一集,其大小长短,装璜文饰,无一不相同。”
(2).指前代典籍。 唐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汉 篋亡书已暗传, 嵩丘 遗简还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