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全精
道家语。谓保持精神,不使散失。《关尹子·四符》:“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
《漢語大詞典》:散缺
散失不全。魏书·乐志:“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 宋 曾巩 《〈王深父文集〉序》:“其破去百家传注,推散缺不全之经,以明圣人之道於千载之后。”
分類:散失不全
《漢語大詞典》:逸言
(1).逸豫之言。一说,过言,失言。书·盘庚上:“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由丕变。” 孔 传:“无有逸豫之言。” 蔡沉 集传:“逸,过也。” 洪颐煊 读书丛录·尚书:“‘罔有逸言’,谓无有失言。説文:‘逸,失也。’”
(2).散失之言。 晋 郭璞 《〈方言注〉序》:“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絶语。”
《漢語大詞典》:亡阙(亡闕)
亡缺。散失残缺。后汉书·胡广传:“初, 杨雄 依《虞箴》《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旧唐书·经籍志上》:“于时祕书省经书,实多亡闕,诸司坟籍,不暇讨论。”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礼文亡闕,无若近时,而婚丧尤为乖舛。”
分類:散失残缺
《漢語大詞典》:遗放(遺放)
(1).指遗逸散失之人事和物件。 宋 苏辙 《京西北路转运使题名记》:“﹝ 陈知俭 ﹞復为副使,以领北道,始终劳瘁,寘功最力,将刻名于石,以貽厥后,而顾瞻前人,泯焉未纪,乃按典籍,以求遗放。”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臣等顷被旨编次 神宗皇帝 御製文集,检寻遗放,緜歷岁时。”
(2).指弃置未用之人才。 宋 苏辙 《吕大邡中书侍郎》:“网罗遗放而奬任勋旧,崇尚宽简而慎守典刑。”
《漢語大詞典》:散阙(散闕)
散失不全。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降於后世,国典不立,学校之政不修,故仪文散闕,而其为道漫然莫之究。”
分類:散失不全
《漢語大詞典》:佚史
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追论及补遗五:“有此数器之综合研究,可得几项结论以补苴或修正 周 初之佚史。”
《漢語大詞典》:佚文
散失的文辞或篇什。 汉 王充 论衡《佚文篇》。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大抵术数之学,述自口説,笔削尤多,古意佚文,得其髣髴而已。”《中国小说史稿》第三章第三节:“这些书在当时颇为流行,现在大都已失传,佚文散见于古籍,经 鲁迅 先生辑录编入《古小说钩沉》中。”
《漢語大詞典》:沦佚(淪佚)
沦没散失。 清 魏源 《〈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 东晋 梅賾 伪古文,遂乘机窜入,并 马 郑 亦归於沦佚。”
分類:沦没散失
《漢語大詞典》:校辑(校輯)
校录辑补。即对一书或一文的不同版本及散失于各书的佚文进行考释、整理、编辑。
《漢語大詞典》:佚书(佚書)
(1).特指古文尚书。因 西汉 时出自 孔子 旧宅壁中,未立博土传授,故称。
(2).泛指散失的书籍。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翻刻古书孤本之外,还有辑佚书一项。”
《漢語大詞典》:逸编(逸編)
散失的篇章。《中国丛书综录·集部·别集》:“《铁崖逸编注》八卷, 元 杨维桢 撰, 清 楼卜瀍 注。”书品1986年第3期:“因为其中多是古本逸编,所以取名《古逸丛书》。”
分類:散失篇章
《漢語大詞典》:逸记(逸記)
散失的记载。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储西国之闕文,採 东京 之逸记。”
分類:散失记载
《漢語大詞典》:越渫
亦作“ 越泄 ”。 涣散;散失。说文·欠部:“歇,息也。一曰:气越泄也。” 段玉裁 注:“泄,当作渫。此别一义。越渫,犹漏溢也。”文选·枚乘〈七发〉:“精神越渫,百病咸生。” 吕延济 注:“越,散;渫,发。”
分類:涣散散失
《漢語大詞典》:回热
由于电子轰击在阴极上所产生的过剩热量,如在磁控管中发生的那样
由特殊装置对平常散失的热量或其它产物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