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家藏
家中收藏的。新唐书·于休烈传:“ 韦述 以其家藏《国史》百三十篇上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三国演义》第八回:“次日,便将家藏明珠数颗,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顶,使人密送 吕布 。”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氏籍:“ 彭门 寇钧国 ,家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人制墨。”
分類:家藏收藏
《漢語大詞典》:青箱
(1).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 唐 贾耽 《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
(2).指青箱学。 唐 陆龟蒙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继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青箱谁寄,遗书何託;宗祀将斩,祠墓无依。”
(3).指古代行藉田礼时装种子的箱子。隋书·礼仪志二:“ 北齐 藉於帝城东南千亩内……以青箱奉穜稑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宋史·礼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废其礼。青箱旧无其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端设襻,饰以青。”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遂播青箱之嘉种,以成高廪之丰年。”
(4).指古代行册封礼时装封土的箱匣。隋书·礼仪志四:“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社。”
(5).见“ 青葙 ”。
《漢語大詞典》:青葙
亦作“ 青箱 ”。 一名野鸡冠。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之间开花,花色淡红,可供观赏。种子叫青葙子,可入药,有袪风热,清肝火,明目等作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青牛先生 ﹞常食青葙芫华。年似如五六十者,人或亲识之,谓其已有百餘岁矣。” 唐 皮日休 张贲 等《药名联句》:“白芷寒犹采,青箱醉尚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葙﹝集解﹞引《别录》:“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莧可食,长则高三四尺。”
《漢語大詞典》:珍藏
收藏宝物的府库。 南朝 宋 范晔 《宦者传论》:“南金、和宝、冰紈、雾縠之积,盈牣珍藏;嬙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綺室。”
《國語辭典》:包藏  拼音:bāo cáng
隐含、隐藏。《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交结阉官,包藏祸心。」《三国演义》第二一回:「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也作「苞藏」。
《國語辭典》:汲古  拼音:jí gǔ
钻研古籍以获取知识。如汲水于井,故称为「汲古」。唐。韩愈〈秋怀〉诗一一首之五:「汲古得修绠,名浮犹有耻。」
《國語辭典》:官书(官書)  拼音:guān shū
1.公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2.政府的出版品的通称。
3.政府收藏的书籍。
《漢語大詞典》:玉府
(1).周礼官署名。掌管天子之金玉玩好、兵器等。周礼·天官·玉府:“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 贾公彦 疏:“玉府以玉为主,玉外所有美物,亦兼掌之。”
(2).泛指收藏宝物的府库。文献通考·征榷一:“凡屠者歛其皮角筋骨入於玉府。”
(3).指道观、仙府、仙宫。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本玉府仙姝,岂偶凡夫俗子。”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早离却玉府清严,一任珮摇风影,衣动霞光,小步红云垫。”
(4).道家的藏书之所。后亦泛指书库。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看讲启》:“莫测天文,徒观玉府。”
(5).指高洁的襟怀。 唐 杜甫 《暮春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 仇兆鳌 注:“此备言其道术过人。玉府,比其操洁;霜蹄,比其才敏。”
《漢語大詞典》:洗甲
洗净甲兵,以便收藏。谓停止战事。《宋史·乐志十六》:“覆盂连瀚海,洗甲挽天河。”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疏表杰作:“波澄海国,看王师洗甲而还。”《花月痕》第四八回:“ 剑秋 、 小岑 原是鋭意洗甲 长江 ,无奈 金陵 气数未尽,却钻出五个妖妇来。”参见“ 洗兵 ”。
《國語辭典》:洗兵  拼音:xǐ bīng
周武王征商遇雨,以为是老天为其洗刷兵器的好兆头,后来果然灭了商纣。见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后遂以此比喻军队之出征。南朝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唐。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诗:「洗兵救卫郡,诱敌讨幽都。」亦比喻战胜后息兵。晋。左思〈魏都赋〉:「洗兵海岛,刷马江洲。」唐。刘长卿 平蕃曲三首之一:「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漢語大詞典》:书府(書府)
(1).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 睡虎地 秦 墓竹简《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府、书府中。”《书序》:“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宋 刘炜叔 《〈诚斋集〉序》:“搜访遗书,遂获羣书之未备者悉送上官,藏之书府云。”
(2).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右臣谬跡书府,兼司纶翰。” 宋 苏轼 《谢卿材可直秘阁福建转运使》:“释此大邦,付之一路,仍进直於书府,俾增重於使权。”
《漢語大詞典》:书阁(書閣,書閤)
收藏书籍的地方。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初 霖 夜坐书阁,草定建请利便。” 清 杜岕 《警鼠》诗:“灯煤杂砚池,遗矢在书阁。”
書閤:同“ 书阁 ”。 收藏书籍的地方。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 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 ,议所立。 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 ,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國語辭典》:金縢  拼音:jīn téng
1.古代用以放置公文档案的金匮。《淮南子。精神》:「故通许由之意,金縢豹韬废矣。」《文选。左思。魏都赋》:「窥玉策于金縢,案图箓于石室。」
2.《书经》篇名。周征商成功后二年,武王生病,周公祝祷于三王,愿以己身替代。祝祷文字被史官收于金匮中,故称为「金縢」。
《國語辭典》:韫椟(韞櫝)  拼音:yùn dú
韫,收藏。椟,匣子。韫椟比喻怀才不用。语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國語辭典》:寝殿(寢殿)  拼音:qǐn diàn
1.陵墓的正殿。《续汉书志。第九。祭祀志下》:「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
2.皇帝的卧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道:『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寝殿中。』」
《國語辭典》:寝庙(寢廟)  拼音:qǐn miào
1.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礼记。月令》:「寝庙毕备。」汉。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2.泛指寝居之处。《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國語辭典》:目录(目錄)  拼音:mù lù
1.书籍的书目总录或分类书目著录。见「图书目录」条。
2.列在书刊正文前的篇章条目,以备检阅查询之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见刻的墨卷上目录摆在桌上,上写著『历科墨卷持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在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中,则以「目次」为专门用语。
3.编列物品及资料类别、名称、数量的文件。如:「财产目录」、「货品目录」、「档案目录」。
《國語辭典》:中经(中經)  拼音:zhōng jīng
1.宫中秘藏的经籍。《晋书。卷三九。荀勖传》:「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于是采公曾之中经,刊弘度之四部。」
2.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或进士考试时,依文字的多寡,将经书分为大、中、小三级。隋唐称《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宋称《书经》、《易经》、《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
3.中间经过。如:「从台北到高雄,中经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