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持平  拼音:chí píng
1.公平不偏,主张公道。如:「持平之论」。《南齐书。卷三二。王延之传》:「宋德既衰,太祖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语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2.指某一时期数额与另一时期相同,没有变动。如:「黄金价格持平。」
3.大陆地区指双方势均力敌,保持平手局面。如:「这次奥运赛,中美两国所获金牌总数持平。」
《國語辭典》:遇物持平  拼音:yù wù chí píng
待人接物持公正的态度。宋。苏舜钦〈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上护军赐紫金鱼袋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分类字锦》:小艇持平
范慥竞渡赋于是鹢首齐向飘然羽轻引长絙以观整罗小艇以持平
分类:杂技
《分类字锦》:持平守正
唐书徐有功传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
分类:卿监
《國語辭典》:持平之论(持平之論)  拼音:chí píng zhī lùn
客观公正的意见或评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非今之说法禅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论矣。」《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为恕道了。」
《國語辭典》:执中(執中)  拼音:zhí zhōng
语本《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守中正之道,无过与不及。
《漢語大詞典》:执夷(執夷)
(1).持平;主持公道。晋书·孙惠传:“执夷正立,则取疾姦佞。”
(2).兽名。尔雅·释兽“貔,白狐,其子豰” 晋 郭璞 注:“一名执夷,虎豹之属。”
《漢語大詞典》:正平
(1).公正持平。管子·心术下:“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哀怒乐。”吕氏春秋·孟秋:“决狱讼,必正平。”新唐书·孔戣传:“其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
(2).谓心境平静。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漢語大詞典》:平恕
持平宽仁。北史·赵绰传:“时 河东 薛胄 为大理卿,俱名平恕。”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明 方孝孺 《杜推官赞》:“性刚严,而治狱平恕。”《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惟有 李勉 与他尉不同,专尚平恕,一切惨酷之刑,置而不用。”
分類:持平宽仁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
《国语辞典》:制衡  拼音:zhì héng
加以适当的控制,以保持平衡。
《國語辭典》:站稳(站穩)  拼音:zhàn wěn
稳固站立。如:「站稳!我们要开车了。」
《國語辭典》:持盈保泰  拼音:chí yíng bǎo tài
处高位而能保守成业,平安无事。《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汝遇此明主,受之殊恩,当朝夕纳诲,启沃君心……登斯民于三五,臻治术于唐虞,此即持盈保泰之道。」
《國語辭典》:持盈  拼音:chí yíng
保守已成的功业。《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盈。」
分類:保守守成
《國語辭典》:排水量  拼音:pái shuǐ liàng
1.船舶浮于水中,所排开水的重量,常与船舶的重量相等,故船舶的大小常以排水量计算。
2.排水的总量。如:「这次石门水库的排水量不知道有多少?」
《漢語大詞典》:鉴空衡平(鑑空衡平)
犹言明察持平。 清 杨潮观 《开金榜朱衣点头》:“今司文柄,鑑空衡平,不受一毫请托。” 胡士莹 校注:“鑑空衡平,明察持平的意思。鑑空,言胸无成见。衡平,衡量公平。”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五:“﹝ 黄勉斋 ﹞所云:‘未怒之初,鑑空衡平;方过之萌,瑕纇莫逃。’”
分類:明察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