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粗才(麤才)
亦作“麁才”。亦作“麄才”。 粗疏而少才学的人。亦指低级武官。 唐 白居易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诗:“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麁才。”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州园池·竹坞》:“麄才 杜牧 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以为:此麤才,非大才也。”
《國語辭典》:困学(困學)  拼音:kùn xué
遇到困难,才发愤学习。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后指刻苦勤学。宋。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漢語大詞典》:粗材
亦作“麄材”。
(1).粗大的树材。 唐 薛能 《新竹》诗:“柳营茅土倦麤材,因向山家乞翠栽。”
(2).粗鲁无才学的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道学》:“开閫扞边者,则目为麄材。”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 宋 明 以来,重文轻武,自是文人不屑习武,而习武者皆係麤材。”
《國語辭典》:深人  拼音:shēn rén
识见深远的人。《孔丛子。抗志》:「不撞不发,如大钟然,天下之深人也。」
《國語辭典》:令士  拼音:lìng shì
才学美盛的善士。《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绩传》:「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
分類:才学美盛
《漢語大詞典》:资学(資學)
(1).求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康僧会:“初 汉 桓 , 灵 之世,有 支讖 译出众经,有 支亮 字 纪明 ,资学於 讖 。”
(2).资性才学。 明 冯梦龙 《情史·情感·楚娘》:“ 三山 林茂叔 ,官 建昌 ,闻名妓 楚娘 ,以资学自负,遂与之厚。”
《漢語大詞典》:士品
(1).士大夫的品行才学。南齐书·柳世隆传:“ 世隆 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善弹琴,世称 柳公 双璅,为士品第一。”
(2).士大夫的品第、等级。 宋 曾巩 《回运使郎中状》:“虽德心之大,遗名秩以自谦;而士品之微,顾材资而安称。”
《漢語大詞典》:负学(負學)
谓依恃才学。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我以蓽门士,负学谢前基。”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陛下入其説,而抱材负学之士以道学弃之矣。”
分類:依恃才学
《漢語大詞典》:实选(實選)
根据德行才学选拔。汉书·魏相传:“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 颜师古 注:“言不得其人。”后汉书·徐防传:“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説为得理,轻侮道术,寖以成俗,诚非詔书实选本意。”
《漢語大詞典》:怀蛟(懷蛟)
西京杂记卷二:“ 董仲舒 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后因以“怀蛟”为才学卓异之典。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既而学异怀蛟,才非梦鸟。”
分類:才学卓异
《漢語大詞典》:才义(才義)
才学道义。晋书·庾纯传:“﹝ 纯 ﹞博学有才义,为世儒宗。”宋书·刘景素传:“ 景素 好文章书藉,招集才义之士,倾身礼接,以收名誉。”
《漢語大詞典》:哲彦
聪明有才学的人。 汉 蔡邕 《济北相崔君夫人诔》:“配彼哲彦,既隆且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近代发函之作,先获哲彦宣源。”
《漢語大詞典》:贾终(賈終)
汉 贾谊 和 终军 的并称。二人均有才学而早逝。 清 曾国藩 《送黎樾乔侍御南归》诗之四:“自献虽不效,义愤侔 贾 终 。”
《漢語大詞典》:空劣
谓才学浅薄。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术 甚奇之,以 坚 部曲还 策 ”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既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无以奉赞盛略。”
分類:才学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