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泽及枯骨(澤及枯骨)  拼音:zé jí kū gǔ
恩惠德泽施及枯尸朽骨,形容恩惠深厚,遍及万物。《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恩加泉壤,庶弭穷魂之冤;泽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泽及枯骨,西伯之深仁。」
《國語辭典》:天高地厚  拼音:tiān gāo dì hòu
1.形容天地广大辽阔。汉。蔡邕〈释诲〉:「天高地厚,跼而蹐之。」后用以比喻仁德恩惠深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蒙老爷问到这一句话,真乃天高地厚之恩。」也作「高天厚地」。
2.形容事理错综复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送给你这个看看,看了这种书,得点实用,那就不至于要学那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士了。」也作「高天厚地」。
《国语辞典》:莫报万一(莫报万一)  拼音:mò bào wàn yī
尽全力也不能报答万分之一。比喻恩情广大。《三国演义》第八回:「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
《国语辞典》:救命之恩  拼音:jiù mìng zhī ēn
救助性命的恩情。《红楼梦》第六六回:「薛姨妈也不念旧事,只感救命之恩。」
《国语辞典》:旧爱宿恩(旧爱宿恩)  拼音:jiù ài sù ēn
以前的欢爱与恩情。《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评曰》:「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
《国语辞典》:知遇之恩  拼音:zhī yù zhī ēn
受到赏识和重用的恩情。《元史。卷一七一。列传。刘因列传》:「因尚敢偃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孩儿受东宫知遇之恩,义同休戚。」
《国语辞典》:意断恩绝(意断恩绝)  拼音:yì duàn ēn jué
恩情仁义都断绝。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爷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国语辞典》:恩同父母  拼音:ēn tóng fù mǔ
如同父母对子女般的恩情。形容恩德极为深厚。《水浒传》第八三回:「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立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
《国语辞典》:恩断意绝(恩断意绝)  拼音:ēn duàn yì jué
斩断恩情道义。多指夫妻感情决裂而离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面北,恁时节水尽鹅飞。」《孤本元明杂剧。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也作「恩断义绝」。
《国语辞典》:讨人情(讨人情)  拼音:tǎo rén qíng
向别人述说自己的恩情,以求报答。如:「对人略施小惠,就去讨人情,未免过于庸俗。」
《漢語大詞典》:瓶沈簪折(缾沈簪折)
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比喻男女分离、恩情中断。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缾,银缾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缾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缾,一本作“ 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