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妙匹
精美的布帛类织物。 汉 班婕妤 《捣素赋》:“閲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明 何景明 《捣衣》诗:“灯前挥妙匹,运思一何深!裁以金剪刀,缝以素丝鍼。”
《國語辭典》:质地(質地)  拼音:zhí dì
物体的本质。如:「这块料子的质地精美。」
《漢語大詞典》:织缕(織縷)
织作布帛。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见聚萤而肄业,知织缕之尝勤。”
分類:织作布帛
《國語辭典》:缠足(纏足)  拼音:chán zú
旧时妇女用布帛紧裹双足,使之纤小,以为美观。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国。《通俗常言疏證。妇女。缠足》引《墨庄漫录》:「妇人之缠足,传记皆无所出。惟齐东昏侯,有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镐咏李后主宫嫔窅娘诗云:『莲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脚自五代始也。」也作「缠脚」。
《漢語大詞典》:赕布(賧布)
指南方少数民族向朝廷输纳布帛。晋书·食货志:“ 元后 渡 江 ,军事草创,蛮陬賧布,不有恒準,中府所储,数四千匹。”
《漢語大詞典》:纰薄(紕薄)
(1).谓布帛之类丝缕稀疏,质地单薄。《元典章·工部一·缎匹》:“小民不畏公法,恣意货紕薄……欺谩买主,诱骗愚人。”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或是他卖段疋,拣箇宽窄,覷箇紕薄。”
(2).指布帛旧损,丝缕松散。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布帛久则日就紕薄。”
《高级汉语词典》:纰颣
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
《漢語大詞典》:媒红(媒紅)
酬谢媒人的布帛之类的彩礼。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只是你怎么样谢媒?先要与你断过媒钱几两、媒红几丈。”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我想 汤老官儿 ……撰出多少奇奇怪怪文章,硬派我老头儿,在牡丹亭下,为 柳 生 杜 女撮合,至今媒红喜酒,不曾见面。”
《漢語大詞典》:文缋(文繢)
彩色的布帛。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其翎侯贵种,则被我文繢,带我金犀,悦和音,厌珍膳。”
分類:彩色布帛
《国语辞典》:袖套  拼音:xiù tào
以较粗的布帛制成,套在衣袖外面,用以保护肘部的袖子筒状套。
《漢語大詞典》:神帛
即魂帛。古时招魂所用的布帛。以为死者之魂将随帛而还。 汉 许慎 《五经异义》有“大夫束帛依神”之说与此相类。文献通考·王礼十七:“检会典故,切详神帛之制,虽不经见,然考之於古,盖復之遗意也。《礼运》曰:‘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然古之復者以衣,今用神帛招魂,其意盖本於此。”
《国语辞典》:疋端  拼音:pǐ duān
疋,长四丈宽八寸;端,长五丈宽八寸。「疋端」为唐代时测量布帛的测量单位。宋。吴潜〈七八用喜雪韵四首〉之三:「也知天女散花难,束帛戋戋几疋端。富贵何妨还白屋,繁华亦欲傲苍官。」
《漢語大詞典》:衣圭
古代的一种衣饰。在裳之右旁,另用一幅布帛对角裁开,缀于右后衽之上,使之钩而向前,谓之“衣圭”。汉书·江充传“曲裾后垂交输” 唐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交输,割正幅,使一头狭若燕尾,垂之两旁,见於后,是《礼·深衣》“续袵鉤边”。 贾逵 谓之“衣圭”。’ 苏林 曰:‘交输,如今新妇袍上挂全幅繒角割,名曰交输裁也。’ 如 苏 二説皆是也。”
《漢語大詞典》:案衣
铺在桌案上面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帛。金史·仪卫志下:“东宫视事……案衣则用素罗,色皆梅红。”元史·舆服志二:“香案朱漆案,緋罗销金云龙案衣。”
《國語辭典》:幅面  拼音:fú miàn
布帛、呢绒等的宽度。如:「制作那衣裳所需的幅面不大,这些布应该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