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米家山
宋 米芾 善以水墨点染写山川岩石。虽似不求工细,但云烟连绵、林木掩映,别具疏秀脱俗之风格。其子 友仁 继承家学,并在山水技法上有所发展。世因称其父子所画山水为“米家山”。 明 汪砢玉 《名画题跋四》《元人题米家山》一首。
《漢語大詞典》:涤涤(滌滌)
(1).形容草枯水干,山川荡然无存貌。《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涤涤山川。” 明 王翃 《忧旱》诗:“山川涤涤赤日烈,昊天降酷同燔烧。”
(2).使干枯。 宋 胡錡 《耕禄稿·拟水部车龙除水陆转运使诰》:“旱魃涤涤,藴隆虫虫,孰慰‘兢兢’之念;小子蹻蹻,老夫灌灌,共歌‘板板’之诗。”
(3).渐温貌。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正月》:“风惟涤涤,木渐欣欣。” 沈士龙 胡震亨 校:“《夏小正》云:‘正月啟蛰,雉晨雊,时有浚风。’涤涤,变煖也。”
《漢語大詞典》:川岩(川巖)
山川,山水。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忘情鱼鸟天机合,适意川巖物象同。” 清 唐甄 潜书·非文:“﹝图画﹞迨於末世,为川巖,为草木,为羽毛,为士女,以取悦於人,尽失其意矣。”
分類:山川山水
《國語辭典》:志书(志書)  拼音:zhì shū
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古迹、人物、风俗、物产等的书籍。如各省通志、府志、县志等。
《國語辭典》:毳冕  拼音:cuì miǎn
古代天子祭祀山川时所穿戴的冕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杨烱传》:「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
《漢語大詞典》:城皋
城池山川。 明 高启 《梦余唐卿》:“路隔城皋万里关,何由得见故人还?”
分類:城池山川
《漢語大詞典》:郁生(鬱生)
谓凝聚山川灵气而生。 明 张居正 《处士立斋高翁墓志铭》:“绣林峩峩, 大江 所经,精緼灵结,鬱生逸人,泽及枯骨。”
《漢語大詞典》:禅台(禪臺)
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朝歌城 内筑禪臺,万姓欢呼动八垓。”
《漢語大詞典》:郊望
古帝王祭天与日月星辰山川之礼。《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於百姓也;郊望禘尝,非求福於鬼神也。” 高诱 注:“郊,祭天;望,祭日月星辰山川也。”汉书·王莽传上:“ 成王 之於 周公 也……赐以附庸 殷 民六族,大路大旂, 封父 之繁弱, 夏后 之璜,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 颜师古 注:“郊即祀上帝於郊也。望谓望山川而祭之也。”
《漢語大詞典》:蜲蛇
(1).形容歌声回旋曲折。文选·张衡〈西京赋〉:“ 女娥 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薛综 注:“蜲蛇,声餘詰曲也。”
(2).形容舞步邪行、曲行。《文选·傅毅〈舞赋〉》:“蜲蛇姌嫋。” 李善 注:“説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嫋,长貌。蜲与逶同。”
(3).形容山川绵延曲折。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讼》:“蜲蛇循流,东求大鱼。预且举网,庖人歌謳。” 晋 陆机 《感时赋》:“山崆巄以含瘁,川蜲蛇而抱涸。”
(4).形容龙蛇等曲折前进。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
(5).神话传说中的蛇名。传说见之者可以成霸业。文选·张衡〈东京赋〉:“斩蜲蛇,脑方良。” 李善 注:“庄子:蜲蛇之状,其大若轂,其长若辕,紫衣而朱冠也。”
《漢語大詞典》:星土
古时以为山川之精,上应星辰,故以星宿分主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这些地域或封域即称星土。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郑玄 注:“星土,星所主土也。” 孙诒让 正义:“《御览·天部》《春秋感精符》云:‘地为山川,山川之精,上为星辰,各应其州域分野,为作精神符验也。’”
《漢語大詞典》:蝄蜽
亦作“蛧蜽”。 传说山川的精怪。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 韦昭 注:“蝄蜽,山精,傚人声而迷惑人也。”说文·虫部:“蝄蜽,山川之精物也。 淮南王 説:‘蝄蜽,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髮。’” 桂馥 义证:“字书从鬼同。” 汉 张衡 《南都赋》:“追水豹兮鞭蝄蜽,惮夔龙兮怖蛟螭。”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蝄蜽,俗作魍魎。”
《漢語大詞典》:走望
往祭山川。《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 有灾, 晋 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
分類:山川
《漢語大詞典》:主土
(1).古代诸侯王始封时,取天子所授之土立为国社而奉之,谓之主土。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此之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2).古代指掌管山川土地和百物生长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空主土……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穀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
《漢語大詞典》:大璋
天子巡狩祼祭大山川所用的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 郑玄 注:“三璋之勺,形如圭瓚,天子巡守,有事山川,则用灌焉。於大山川,则用大璋,加文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