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秦望
山名。 秦望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相传 秦始皇 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 南海 ,故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昙翼:“﹝ 曇翼 ﹞履访山水,至 秦望 西北,见五岫駢峰,有耆闍之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秦望山 ,在州城正南。为众峯之杰,陟境便见。史记云: 秦始皇 登之以望 南海 。”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 东海 横 秦望 , 西陵 遶 越臺 。” 王琦 注:“ 施宿 《会稽志》:‘ 秦望山 ,在 会稽县 东南四十里,旧经云众岭最高者。’” 宋 辛弃疾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词:“ 秦望山 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國語辭典》:虞候  拼音:yú hòu
1.古代掌山泽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之薪蒸,虞候守之。」
2.隋太子卫率有左右虞候府,掌斥候伺奸。
3.唐方镇置都虞候、虞候,为军校之名称;至五代都虞候等遂为禁卫之官,宋因之,元以后废。
4.对下级吏员、侍从的通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个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漢語大詞典》:鹅鼻(鵝鼻)
山谷名。在 浙江 秦望山 。 宋 陆游 《有感》诗:“已卜一菴 鹅鼻谷 ,可无芝朮疗朝饥。”自注:“ 鹅鼻谷 在 秦望山 , 秦 刻石之所,崖岭巉峻。” 元 吴莱 《观秦丞相斯邹峄山刻石墨本碑》诗:“ 鹅鼻 峯头不可上,魑魅昼泣骇熊豹。” 明 刘基 《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诗:“其前对 鹅鼻 ,突兀正冠冕。”
《國語辭典》:毳冕  拼音:cuì miǎn
古代天子祭祀山川时所穿戴的冕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杨烱传》:「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
《漢語大詞典》:秦稽
秦望山 和 会稽山 的并称。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跂予閒 衡 嶠 ,曷月瞻 秦 稽 。” 吕延济 注:“瞻 秦 稽 ,谓 秦望 、 会稽山 也。”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东渚鉅海,南望 秦 稽 。” 张铣 注:“言 会稽 东渚有大海也。 秦望山 、 会稽山 ,二山之名。”
《漢語大詞典》:罗刹石(羅刹石)
(1).江中险石名。在 钱塘江 中。据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载: 秦望山 附近有大石崔嵬,横接江涛,商船海舶经此,多为风浪所倾,因呼为“罗刹石”。 唐 元稹 《去杭州》诗:“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 伍员 冤。”即指此。
(2).江中险石名。在今 安徽 贵池 附近 长江 中。 宋 梅尧臣 《送方进士游庐山》诗:“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宋 陆游 入蜀记:“罗刹石在 大江 中,正如 京口 鶻峯 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丛篠乔木。”
《漢語大詞典》:秦望碑
指 秦始皇 东游 秦望山 时所立的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汲 冢《琐语》,乃载 秦望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 秦始皇 )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颂 秦 德。”
《漢語大詞典》:望峰息心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南朝 梁 吴均 《与朱元思书》:“鳶飞戾天者,望峯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亦作“ 望岫息心 ”。南史·何点传:“ 豫章王 嶷 命驾造 点 , 点 从后门遁去。司徒 竟陵王 子良 闻之,曰:‘ 豫章王 尚望尘不及,吾当望岫息心。’” 明 袁宏道 《与管东溟书》:“猜嫌忽至,谤议遂成,足下深居避影,不肖亦望岫息心。”
《漢語大詞典》:秦余望(秦餘望)
秦望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东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越王 ﹞ 无餘 初封 大越 ,都 秦餘望 南。”
《漢語大詞典》: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 援 ﹞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清 洪升 《长生殿·神诉》:“俯视尘寰,山川米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