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冠履  拼音:guān lǚ
礼仪。比喻上下有定分。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采三王之礼,冠履粗分。」
《漢語大詞典》:五章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 清 沈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4).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 ,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 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5).指五言诗。 唐 李白 《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6).指诏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 五色詔 ”。
《漢語大詞典》:五色诏(五色詔)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分類:诏书
《漢語大詞典》:隆杀(隆殺)
犹尊卑、厚薄、高下。礼记·乡饮酒义:“至於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别矣。” 郑玄 注:“尊者礼隆,卑者礼杀,尊卑别也。”《荀子·乐论》:“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所以多寡、轻重、隆杀、大小者,圣人能制之而不能为之也。” 章炳麟 《菌说》:“有义,则分际有远近,而恩施有隆杀。”
《漢語大詞典》:讲礼(講禮)
(1).习礼。左传·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 孔颖达 疏:“间一岁,诸侯亲自入朝,以讲习上下之礼。” 汉 张衡 《七辩》:“旁窥《八索》,仰镜《三坟》,讲礼习乐,仪则彬彬。”新唐书·隐逸传·王绩:“ 杜之松 ,故人也,为刺史,请 绩 讲礼,答曰:‘吾不能揖让邦君门,谈糟粕,弃醇醪也。’”
(2).叙礼,叙尊卑、长幼、宾主之礼。《水浒传》第四四回:“邀请二位义士到 聚义厅 上,俱各讲礼罢,谦让 戴宗 正面坐了。”
《國語辭典》:制义(制義)  拼音:zhì yì
八股文的别名。参见「八股文」条。
《國語辭典》:制艺(制藝)  拼音:zhì yì
八股文的别名。参见「八股文」条。
《漢語大詞典》:宗礼(宗禮)
(1).祭祀宗庙的典礼。书·洛诰:“四方廸乱,未定于宗礼。”
(2).同宗尊卑之礼。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晋 潘岳 《世祖武皇帝诔》:“莅朝端位,临朝光曜。胄子入学,辟雍宗礼。”
《漢語大詞典》:首足
头与脚。比喻上下尊卑。仪礼·丧服:“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不特首足混於无别,而反使有加,将见膏血困於常输,而未知所止。”
《漢語大詞典》:收族
(1).谓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仪礼·丧服:“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絶。” 郑玄 注:“收族者,谓别亲疎,序昭穆。”《礼记·大传》:“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 陈澔 集说:“收,不离散也。宗道既尊,故族无离散。” 宋 王安石 《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自是山居二十载,养母教子,收族振贫。”
(2).收捕罪犯的家族。史记·李斯列传:“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一:“私剑揣其喉,赤车再收族。”
《漢語大詞典》:辨位
谓区别尊卑的地位。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 郑玄 注:“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国语辞典》:踰等  拼音:yú děng
超过尊卑的等级。《礼记。少仪》:「尊长于己踰等,不敢问其年。」
《漢語大詞典》:星位
(1).星宿在天上的地位。旧时认为星位决定人们的贫富尊卑。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人﹞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貲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 唐 杨浚 《赠李郎中》诗:“礼乐风流美,光华星位尊。”宋史·礼志六:“至於兆风师於国城东北,兆雨师於国城西北,司中、司命於国城西北亥地,则是各从其星位而不以气类也。”
(2).指星辰在天体的位置。隋书·天文志上:“乃命 庾季才 等,参校 周 、 齐 、 梁 、 陈 及 祖暅 、 孙僧化 官私旧图,刊其大小,正彼疎密,依準三家星位,以为盖图。”
《漢語大詞典》:敌体(敵體)
谓彼此地位相等,无上下尊卑之分。 汉 班固 《白虎通·王者不臣》:“诸父诸兄者亲,与己父兄有敌体之义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今朝廷之上,羣臣皆自东阶而升,不敢升自西阶,非特嫌,若宾主敌体,亦以西为尊也。”《好逑传》第三回:“你既娶我来,我就是与你敌体的夫妻了。”
《漢語大詞典》:班制
(1).尊卑的秩序。礼记·檀弓下:“夫子听 卫国 之政,脩其班制,以与四邻交, 卫国 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 郑玄 注:“班制,谓尊卑之差。”
(2).颁布制度。《魏书·北海王详传》:“是以班制垂式,名为治本,整纲提目,政之大要。”
《漢語大詞典》:饮酎(飲酎)
喝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一种正尊卑的古礼。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 郑玄 注:“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与羣臣以礼乐饮之於朝,正尊卑也。”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诸王归国。上特留 苍 ,赐以秘书列图、道术秘方。至八月饮酎毕,大鸿臚奏遣发,乃许之。”
《漢語大詞典》:礼籍(禮籍)
记载名位尊卑之书。周礼·秋官·小行人:“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郑玄 注:“礼籍,名位尊卑之书。” 贾公彦 疏引 陆德明 释文:“名位尊卑,以解礼也;之书,以解籍也。”慎子·威德:“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