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叶怨题
 
宫沟流怨叶
 
怨随宫叶流
 
桐叶题诗
 
翠沟题叶
 
叶落香沟红泛
 
叶间题字
 
红叶不见诗
 
红叶写情辞
 

《本事诗·情感》
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馀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云溪友议》卷下〈题红怨〉
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颇衰悴,不备掖庭。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遣出禁?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慇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侍儿小名录·凤儿》
贞元中进士贾全虚者,黜于春官。春深,临禦沟而坐,忽见一花流至全虚之前,以后接之,香馥颇异。旁连数叶上,有诗一首,笔迹纤丽,言词幽怨。诗曰:「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全虚得之,悲想其人,涕泗交坠,不能离沟上。街史颇疑其事,白金吾奏其实,德宗亦为感动,令中人细询之,乃于翠筠宫奉恩院王才人养女凤儿者。诘其由云:「初从母学《文选》、《初学记》及慕陈后主孔贵嫔为诗。几日前,临水折花,偶为〈宫思〉宫思。今败露死无所逃。」德宗为之恻然,召全虚授金吾卫兵曹,以凤儿赐之,车载其院资,皆赐全虚焉。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顾况〉~486~
唐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上题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泛于波中。诗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日馀,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一诗,故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
典故

《苏轼诗集》卷十四〈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典故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十道郡国·关内道〉~394~
皇城在西北隅,谓之西内。正门曰承天,正殿曰太极。太极之后殿曰两仪。内别殿、亭、观三十五所。京师西有大明、兴庆二宫,谓之三内。有东西两市。都内,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分一百八坊。坊之广长,皆三百馀步。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京兆尹总其事。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高宗龙朔二年置。正门曰丹凤,正殿曰含元,含元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高宗已后,天子常居东内,别殿、亭、观三十馀所。南内曰兴庆宫,在东内之南隆庆坊,本玄宗在藩时宅也。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
典故
丹砂试辟官
 

《博物志》卷四〈戏术〉
蜥蜴或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曰守宫。《传》云:「东方朔语汉武帝,试之有验。」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唐·颜师古注:「守宫,虫名也。术家云以器养之,食以丹砂,满七斤,捣治万杵,以点女人体,终身不灭,若有房室之事,则灭矣。言可以防闲淫逸,故谓之守宫也。今俗呼为辟宫,辟亦禦捍之义耳。」

例句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李贺 宫娃歌

深宫锁闭犹疑惑,更取丹沙试辟宫。 杜牧 宫词二首

典故 
二疏志
 
二疏辞官
  
早退不如疏
 
东宫二傅
 
殊受辞荣
 
父子东归
  
疏傅不朝
 
疏去
 
疏受意
 
疏家父子
 
疏广
 
疏广饯
 
疏氏
 
疏还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疏广(兄子)疏受〉~3039~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晋·张景阳(协)《咏史》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简释

二疏:喻叔侄并贤,又咏功成身退。唐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例句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刘驾 读史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菰时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李白 拟古十二首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王绩 赠梁公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王贞白 洛阳道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白居易 不致仕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陆贾功业少,二疏官秩卑。岂若公今日,身安家国肥。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韦应物 奉酬处士叔见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典故
兜率天宫
 
归兜率蓬莱


《太平广记》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白乐天〉~299~
唐会昌元年,李师稷中丞为浙东观察使。有商客遭风飘荡,不知所止。月馀,至一大山。瑞云奇花,白鹤异树,尽非人间所睹。山侧有人迎问曰:「安得至此?」具言之。令维舟上岸。云:「须谒天师。」遂引至一处,若大寺观,通一道(明抄本「道」下有「士」字)入。道士须眉悉白。侍卫数十。坐大殿上,与语曰:「汝中国人,兹地有缘方得一到,此蓬莱山也。既至,莫要看否?」遣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院宇数十,皆有名号。至一院,扃锁甚严,因窥之。众花满庭,堂有垽褥,焚香阶下。客问之。答曰:「此是白乐天院,乐天在中国未来耳。」乃潜记之,遂别之归。旬日至越,具白廉使。李公尽录以报白公。先是,白公平生唯修上坐业,及览李公所报,乃自为诗二首,以记其事及答李浙东云:「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中有仙笼(明抄本「笼」作「龛」。)开一室,皆言此待乐天来。」又曰:「吾学空门不学仙,恐君此语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率天,然白公脱屣烟埃,投弃轩冕与夫昧昧者固不同也,安知非谪仙哉。
典故
汉妃一曲
 
汉妃出塞
 
汉宫人去
 
独掩琵琶
 
琵琶传出塞
 
马上琵琶
 
马上离愁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王嫱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王明君词并序〉~29~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唐·李善注引《汉书》曰:「乌孙使使献马,愿得尚公主,乃遣江都王建女为公主,以妻乌孙焉。」
典故 
断肠刺史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李绅〉~38~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座上赋诗曰:「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典故
千金筑台
 
始隗
 
尊隗
 
师郭隗
 
延郭隗
 
恩从隗始
  
燕昭筑台
    
台上黄金
  
郭隗始
    
郭隗见招
  
隆郭隗礼
 
隗在燕
   
隗贵重
 
高台黄金
 
黄金峻
 
黄金独名台
 
相关人物
燕昭王
 
郭隗

参考典故
市骏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南朝宋·鲍明远(照)《放歌行》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唐·李善注:「王隐《晋书》曰:『段匹磾讨石勒,进屯故安县故燕太子丹金台。』《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二说既异,故具引之。』」
《齐东野语》卷十八〈史记无燕昭筑台事〉~330~
按新序、通鉴亦皆云「筑宫」,不言「台」也。然李白屡惯用黄金台事,如「谁人更埽黄金台」,「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埽洒黄金台,招邀广平客」,「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杜甫亦有「杨梅结义黄金台」,「黄金台贮贤俊多」。柳子厚亦云:「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白氏六帖有:「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此语唐人相承用者甚多,不特本于白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易水》
其一水东出注金台陂,东西六、七十步,南北五十步,侧陂西北有钓台,高丈馀,方可四十步。陂北十馀步有金台,台上东西八十许步,南北如减,高十馀丈。昔慕容垂之为范阳也,戍之,即斯台也。意欲图还上京,阻于行旅,造次不获遂心。北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高数丈,秀峙相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宇,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是其基构,可得而寻。访诸耆旧,咸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于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言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

简释

黄金台:指招贤之所。唐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例句

此去黄金台上客,相思应羡雁南归。 刘沧 送友人罢举赴蓟门从事

若使解言天下事,燕台今筑几千金。 司空图 喜山鹊初归三首之二

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台前郭隗金。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

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 曹邺 东武吟

白刃方盈国,黄金不上台。 李咸用 惜别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同舍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 李商隐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李商隐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李白 南奔书怀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李白 古风之十五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 李白 寄上吴王三首之三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李白 行路难三首之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燕台上客意何如,四五年来渐渐疏。 杜牧 寄浙西李判官

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伤怀因成十六韵

内举无惭古所难,燕台遥想拂尘冠。 杜牧 贺大夫崔正字

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杜牧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之九

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 杜甫 晚晴

未向燕台逢厚礼,幸因社会接余欢。 柳棠 答杨尚书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二首之二

来燕隗贵重,去鲁孔恓惶。聚散期难定,飞沉势不常。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卢照邻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卧多共息嵇康病,才劣虚同郭隗尊。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罗隐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阳春曲调高谁和,尽日焚香倚隗台。 罗隐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之一

纵饶吴土容衰病,争奈燕台费料钱。 罗隐 病中上钱尚父

自笑疏慵似麇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罗隐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罗隐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罗隐 送章碣赴举

荣衰贵贱目所睹,莫嫌头白黄金台。 罗隐 酬丘光庭

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 薛据 怀哉行

怀玉尚悲迷楚塞,捧金犹羡乐燕台。 许浑 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 贾至 燕歌行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正叨清级忽从戎,况与燕台事不同。 韩偓 余自刑部员外郎为时权所挤值盘石出镇藩屏朝选宾佐以余充职掌记郁郁不乐因成长句寄所知

匹马东归羡知己,燕王台上结交新。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典故 
汉宫姊妹
 
相关人物
赵飞燕
 
赵合德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列传下·孝成赵皇后〉~3988~
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宫。
典故
上掌
 
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
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例句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徐凝 汉宫曲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李山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一

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聂夷中 大垂手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韩偓 偶见

典故
望老瞒
 
望陵宫女
 
未忘履与香
 
歌舞西陵
 
繐帐歌人
 

《昭明文选》卷六十〈行状吊文祭文·吊文·吊曹操文〉~2594~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唐·李善注:「舍中,谓众妾。众妾既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之。《晏子春秋》曰:『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组,连以珠。』」
典故
宫车出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恨赋〉~744~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唐·李善注引《史记》:「王稽谓范雎曰: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三也。韦昭曰:凡初崩为晏驾者,臣子之心,犹谓宫车当驾而晚出。」
典故
宫殿三十六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子)班固〉~338~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唐·李贤注引《三辅黄图》曰:「上林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茧观等二十五,凡三十六所。」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0~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例句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宫女说元宗


《全唐诗》卷四百十〈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閒坐说玄宗。
《國語辭典》:红叶题诗(紅葉題詩)  拼音:hóng yè tí shī
唐德宗时,奉恩院王才人养女凤儿,曾以红叶题诗,置御沟中流出,为进士贾全虚所得。后全虚怀恋其人以至泣下,帝闻此事,终将凤儿赐给全虚。见宋。王铚《补侍儿小名录》。一说为唐宣宗时,舍人卢渥自御沟中拾得红叶,上题绝句一首,乃收藏于箱底。后宣宗遣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事后始知妻子恰为题叶之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又一说为僖宗时,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自御沟流出,为于祐所得,祐再题一诗,投放御沟上流,韩氏得之亦收藏著。后来帝放宫女三千人,于祐娶得韩氏,成亲后,各取红叶相示。见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另一说则作僖宗时,李茵妻韩氏。见五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后比喻姻缘巧合。也作「红叶之题」、「御沟题叶」、「御沟流叶」。
《國語辭典》:大槐宫(大槐宮)  拼音:dà huái gōng
比喻富贵权势的虚幻无常。参见「大槐安国」条。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冷落巫山峰十二,朝云暮雨意无踪,一觉大槐宫。」
《國語辭典》:南柯  拼音:nán kē
梦境。参见「南柯一梦」条。宋。范成大 题城山晚对轩壁诗:「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漢語大詞典》:大明宫
唐 代宫名。 贞观 八年建 永安宫 ,九年改名 大明宫 。 龙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莱宫 , 长安 元年复称 大明宫 。亦谓之东内。内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东。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國語辭典》:守宫(守宮)  拼音:shǒu gōng
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蜥蜴类。脊部色灰暗,体扁平,有四足,能游行于直立的墙壁上。也称为「壁虎」、「蝘蜓」。
《漢語大詞典》:守宫槐
槐树的一种。其叶白日聚合,夜间舒展。尔雅·释木:“守宫槐叶昼聂宵炕。” 郭璞 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 郝懿行 义疏:“《御览》引 晋 儒林祭酒 杜行齐 説:‘在 朗陵县 南,有一树,似槐,叶昼聚合相著,夜则舒布而守宫也。’” 南朝 梁 王筠 《寓直中庶坊赠萧洗马》诗:“霜被守宫槐,风惊护门草。”
《漢語大詞典》:二疏
亦作“ 二疎 ”。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漢語大詞典》:两疏(兩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称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分類:与其太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國語辭典》:拥彗(擁篲)  拼音:yǒng huì
拿著扫帚清理环境,以等候贵客的降临。用以表示对贵客的敬意。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唐。沈既济《任氏传》:「崟入门,见小僮拥彗方扫,有一女奴在其门,他无所见。」也作「拥彗」。
《漢語大詞典》:燕昭台(燕昭臺)
见“ 燕臺 ”。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漢語大詞典》:燕王台(燕王臺)
见“ 燕臺 ”。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漢語大詞典》:郭隗台(郭隗臺)
燕昭王为招贤强国,于 易水 东南筑台,置千金于上,以招贤士,旁有“小金臺”,相传即“郭隗臺”。于是四方贤良,争趋归 燕 。后因以“郭隗臺”指招良纳贤之处。 闽 徐夤 《草》诗:“ 燕昭 没后多卿士,千载流芳 郭隗臺 。” 前蜀 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诗:“自惭林藪龙鐘者,亦得亲登 郭隗臺 。” 清 孙致弥 《感旧示魏禹平》诗:“ 郭隗臺 荒荆棘里,茫茫棖触恨难胜。”
《漢語大詞典》:郭隗宫
战国 燕昭王 为礼待 郭隗 所建的馆舍。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后因以为贤人聚集之所。 清 钱谦益 《上元后二日闻诸公贬谪之信偶作》诗:“ 黄金臺 畔夕阳红,衰草丛残 郭隗 宫。”
《漢語大詞典》:郭隗尊
燕昭王 礼聘 郭隗 ,筑宫台而尊事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郭隗尊”指帝王招揽贤良之士的典实。 唐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卧多共息 嵇康 病,才劣虚同 郭隗 尊。”参见“ 郭隗宫 ”。
《漢語大詞典》:郭隗宫
战国 燕昭王 为礼待 郭隗 所建的馆舍。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后因以为贤人聚集之所。 清 钱谦益 《上元后二日闻诸公贬谪之信偶作》诗:“ 黄金臺 畔夕阳红,衰草丛残 郭隗 宫。”
《漢語大詞典》:郭隗金
文选·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 。” 李善 注:“《上谷郡图经》曰:‘ 黄金臺 , 易水 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后因以“郭隗金”为以重金礼聘贤士之典。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臺前 郭隗 金。”
《漢語大詞典》:隗始
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 於破 燕 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 郭隗 曰:‘ 齐 因孤之国乱而袭破 燕 ,孤极知 燕 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 曰:‘王必欲致士,先从 隗 始。况贤於 隗 者,岂远千里哉!’於是 昭王 为 隗 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 自 魏 往, 邹衍 自 齐 往, 剧辛 自 赵 往,士争趋 燕 。”后因以“隗始”用作以礼招贤的典故。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但今者僶勉从事,挛拘就役,朝廷厚用其才,竟不薄加其礼。求诸 隗 始,其义安施?”亦为自赞自诵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於戏!后世考文之士,有若 阮孝绪 辈,覈繁简之衷,以悉类次之当,必以余言为 隗 始夫。”
分類:招贤
《漢語大詞典》:隗台(隗臺)
战国 燕昭王 为 郭隗 筑的台。也称 黄金台 。 唐 罗隐 《送章碣赴举》诗:“ 龙门 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 隗臺 。”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 燕 赵 之间,古多奇士, 隗臺 如在,代岂乏贤?”参见“ 黄金臺 ”。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
《漢語大詞典》:二赵(二趙)
(1).指 十六国 的 前赵 与 后赵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若乃 鲁徵 、 杜广 、 徐光 、 尹弼 之畴,知名於二 赵 ; 宋谚 、 封奕 、 朱彤 、 梁讜 之属,见重於 燕 、 秦 。”
(2).指 西汉 赵飞燕 、 赵昭仪 姊妹。 宋 石延年 《小桃绝句》之一:“二 乔 二 赵 俱倾国,女弟娇彊意自先。”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卜居 半塘 ,一时名噪,人皆以二 赵 二 乔 目之。”
《漢語大詞典》:赵家姊妹(趙家姊妹)
指 赵飞燕 及其妹 合德 。 飞燕 善舞, 合德 柔媚,二人同得宠于 汉成帝 。 明 陈所闻 《懒画眉·赠赵鹿岩二歌者三阕》曲:“当筵惯作美人粧,舞袖风迴送暗香,只疑是 赵 家姊妹在 昭阳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睹女,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 昭阳院 , 赵 家姊妹,何足数得!’” 沈昌直 《题美人对舞图》诗:“一种柔情谁得似, 赵 家姊妹 汉 宫中。”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舞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
《漢語大詞典》:卖履分香(賣履分香)
典出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后因以指死者临终前对妻妾的留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祝翁:“人当属纊之时,所最不忍诀者,牀头之暱人耳;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 戴喻让 《临漳曲》:“卖履分香儿女情,读书射猎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