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阉珰(閹璫)
宦官。《天雨花》第二六回:“阉璫看来当自敛,若还不服再胡行,吾当传发天下晓,纠合忠良起义兵。”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海神祠:“﹝ 熹宗 ﹞乃煦煦於溺死之阉璫,亦可谓厚其所薄矣。”
分類:宦官
《漢語大詞典》:阍椓(閽椓)
指宦官。 章炳麟 《官制索隐》:“ 唐 时亦以侍中为真宰相。然其所居犹曰门下,斯与閽椓之徒何异?”
分類:宦官
《漢語大詞典》:内奄
宦官。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 嘉靖 戊戌 章圣 梓宫往 承天 ,道 山东 ,上官檄君 德州 供张,至则诸内奄牌校横索百端,挟威凌侮,声势詾甚。”
分類:宦官
《國語辭典》:小臣  拼音:xiǎo chén
1.旧时指职位低的官吏。亦用为自谦之词。《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文选。陆倕。新刻漏铭》:「乃诏小臣,为其铭曰,一暑一寒,有明有晦。」
2.职官名。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三国吴。韦昭。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國語辭典》:中使  拼音:zhòng shǐ
中用、好用。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孩儿也,这钱直恁般中使!」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您孩儿往常不听叔叔的教训,今日受穷,才知道这钱中使。」
《漢語大詞典》:西头(西頭)
(1).西首;西边。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 横门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蔡司徒 在 洛 ,见 陆机 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 士龙 住东头, 士衡 住西头。” 唐 杜甫 《卜居》诗:“ 浣花 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2).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西头”为宦官的代称。新唐书·高元裕传:“禁中宦竖恣放,大臣不得进见。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宋史·神宗纪二:“庚寅,以 青唐 大首领 俞龙珂 为西头供奉官,赐姓名 包顺 。”参阅通典·职官九
《國語辭典》:无须(無須)  拼音:wú xū
不必、不用。《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善候何颜色,如其不悦,无须多陈。」《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其人曰:『此无须踟蹰。某不过欲抽小数于内兄,于将军锱铢无所望。』」也作「无须乎」。
《國語辭典》:奴婢  拼音:nú bì
1.泛指男女仆人。古代男仆称奴,女仆称婢。《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西游记》第四四回:「你怎的不遵三宝,不敬佛法,不去看经拜忏,却怎么与道士佣工,作奴婢使唤?」
2.臣仆对天子或主人的自称。《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一见奴婢,便问圣上安否?」
《漢語大詞典》:外臣
(1).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 ( 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國語辭典》:内臣(內臣)  拼音:nèi chén
1.国内之臣,亦指属下诸侯。《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杜预。注:「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
2.宫禁亲近之臣。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虽翰林内臣,亦无知者。」
3.宦官、太监。《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复至南垣一小门,题曰:『不忠内臣之狱。』」
《國語辭典》:服药(服藥)  拼音:fú yào
吃药。《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國語辭典》:品官  拼音:pǐn guān
1.中国古代的官制。为一品到九品官的总称。
2.有品秩的官吏。《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五》:「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
3.唐代宦官的名称。《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鱼朝恩传》:「鱼朝恩,天宝末以宦者入内侍省,初为品官,给事黄门。」
《漢語大詞典》:宫使
(1).皇宫的使者。指宦官。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一车炭,千餘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红叶纷纷盖攲瓦,緑苔重重封坏垣。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宋 秦醇 《赵飞燕别传》:“宫使交至,后虑帝幸,见其诈,乃与宫使 王盛 谋自为之计。”
(2).某宫的主管之官。新五代史·李继岌传:“ 庄宗 即位, 继岌 为 北都 留守,判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 为相,建言: 唐 故事,皇子皆为宫使。因以 鄴 宫为 兴圣宫 ,以 继岌 为使。” 曾慥 类说卷四一引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九成宫使:“ 天宝 七载,以给事中 杨釗 充 九成宫 使,宫使之名自此始。”
《國語辭典》:掖庭  拼音:yè tíng
1.宫殿中的旁舍,妃嫔的住所。《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
2.职官名。宫人之官,由宦者任职,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汉书。卷八。宣帝纪》:「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國語辭典》:长随(長隨)  拼音:cháng suí
1.长久跟随。如:「长随左右」。
2.随侍于官吏身边的仆从。《明史。卷三○四。宦官传一。何鼎传》:「弘治初,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为侪辈所忌。」《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打发出去,随即把他荐在一个知县衙里做长随。」也称为「长班」。
《國語辭典》:党锢(黨錮)  拼音:dǎng gù
禁止诽谤宦官的党人出任官职,并限制其与人交往,禁锢终身。《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中常侍吕彊言于帝曰:『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也作「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