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学年
夏楚
开学
学风
玄学
圆池
试书
堂生
发禁
文凭
校长
卧碑
画学
大考
教刑
《國語辭典》:学年(學年)  拼音:xué nián
学校中所规定的修业年度。我国以每年的八月一日为学年开始,到翌年的七月三十一日为学年结束,一学年分为上下两学期。
《國語辭典》:夏楚  拼音:jiǎ chǔ
1.古代学校中施行体罚的器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鞭打、体罚。《聊斋志异。卷二。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國語辭典》:开学(開學)  拼音:kāi xué
1.古代指开办学校。《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张酺》:「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
2.学期开始。如:「开学典礼」、「新生家长可以在开学前先带孩子来熟悉环境。」
《國語辭典》:学风(學風)  拼音:xué fēng
1.学术研究的倾向、风气。如:「此所大学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发展,因此学风鼎盛,人才辈出。」
2.校园中的习惯、风尚。如:「学风开放的学校,学生显得较为活泼有朝气。」
《國語辭典》:玄学(玄學)  拼音:xuán xué
1.魏晋时代,何晏、王弼等发挥道家老庄思想,融合周易等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因为谈论的为玄虚的道理,故称为「玄学」。
2.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Metaphysics的意译。参见「形而上学」条。
《分类字锦》:圆池(圆池)
桓谭新论王者作圆池如璧形实水其中以圜壅之名曰辟雍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分类:学校
《分类字锦》:试书(试书)
隋书礼仪志隋制国子寺每岁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先师州郡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学生皆乙日试书景日给假焉
分类:学校
《漢語大詞典》:堂生
谓学校学生。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百穀、草木、牧畜、渔鱼皆然,其职业与学堂之堂生相等。”
《国语辞典》:发禁(发禁)  拼音:fǎ jìn
原指各学校对中学生发式所作的严格规定,今已解除。
《國語辭典》:文凭(文憑)  拼音:wén píng
1.旧时官吏赴任所持的凭證。《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既无文凭,待我差人禀过丞相,方可放行。」
2.学校给学生学历證明的文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寻著了那个学吏,拿出吏部急字号文凭与他看了。」
《漢語大詞典》:校长(校長)
(1).古代士卒一队之长。管子·度地:“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於是 越 谢曰:‘臣老,诸君彊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
(2). 汉 代守卫皇帝陵园的官名。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
《國語辭典》:卧碑(臥碑)  拼音:wò bēi
明清时代,在各处孔子庙的明伦堂上立一碑,上刻约束学生不可随意进出公门及谈论国事等的条文,称为「卧碑」。
《漢語大詞典》:画学(畫學)
(1). 宋 代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画学生》:“ 政和 中,肇置画学,用太学法补试四方画工。”宋史·选举志三:“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以説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宋画》:“ 米芾 元章 ,天资高迈,书法入神。 宣和 立画学,擢为博士。”
(2).绘画学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奚冈 ,号 铁生 , 钱塘 人,工山水,笔墨苍秀……为 浙 中画家巨擘。近日 杭 人言书法者必宗 山舟 ,言画学者必宗 铁生 ,此亦一时好尚。”
《國語辭典》:大考  拼音:dà kǎo
1.清制中翰林官的考试。
2.古代考查官吏的制度,每三年一次,称为「大考」。
3.指学习阶段结束时的重要考试。如:「大考将届,大家要用功读书了。」
《漢語大詞典》:教刑
古代学校所用的刑罚。《书·尧典》:“扑作教刑。” 孔 传:“扑,榎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蔡沉 集传:“扑作教刑者,夏楚二物,学校之刑也。”参见“ 夏楚 ”。
分類:学校刑罚
《國語辭典》:夏楚  拼音:jiǎ chǔ
1.古代学校中施行体罚的器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鞭打、体罚。《聊斋志异。卷二。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