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学官(學官)  拼音:xué guān
1.掌管教化的官职或官学教师。如汉代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宋以后设置的提学、学政、教授、学正、教谕等。《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唐。张籍 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閒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2.学校的房舍,亦指学校。《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分类字锦》:修起学官(修起学官)
汉书文翁传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童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注师古曰学官学之官舍也
分类:郡守
《分类字锦》:高选学官(高选学官)
齐书武帝纪永明三年诏曰今遐迩一体车轨同文宜高选学官广延胄子
分类:学校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儒家的著作。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國語辭典》:师氏(師氏)  拼音:shī shì
1.女师。《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2.职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辅佐王室、朝仪得失及以三德三行教育贵族子弟等事。
《國語辭典》:博士  拼音:bó shì
1.博学多闻,通达古今的人士。《战国策。赵策三》:「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
2.职官名。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备咨诣,为学术顾问的性质。《汉书。卷一○。成帝纪》:「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
3.旧时对特殊技能专业人员的尊称。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茶毕,命奴才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西游记》第八五回:「孽畜!你原来是个染博士出身!」
4.取得博士学位的人。
《國語辭典》:教授  拼音:jiào shòu
1.传授知识、技艺。《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2.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学校课试等职。后亦用为对教书先生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五年之后,选了衢州教授。」
3.在大学及专科以上学校任教的教师中职级最高者。如:「他今年升了教授。」
《漢語大詞典》:师儒(師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國語辭典》:老师(老師)  拼音:lǎo shī
1.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2.学生对先生的尊称。
3.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司业(司業)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郑玄 注:“司,主也。” 孔颖达 疏:“司是职司,故为主。谓乐正主太子之业。”
(2).学官名。 隋 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 清 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 唐 张籍 。 张籍 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清 孙枝蔚 《吊张文昌遗宅》诗:“眼前几客如司业,卷内长篇及 董公 。”
《國語辭典》:经师(經師)  拼音:jīng shī
1.职官名。旧时讲授经义的官吏。《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2.泛指传授学识的教师。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三:「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
3.佛教中讲诵经文的人。
4.古代抄写经卷的人。
5.裱褙书画的人。
《國語辭典》:教习(教習)  拼音:jiào xí
1.教导讲习。《北史。卷七六。列传。樊子盖》:「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方幅者教习之。」
2.旧时指教师、老师。《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说如今有片学堂里,已经请了他做教习。」
《國語辭典》:助教  拼音:zhù jiào
1.职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辅助国子祭酒、博士教导学生,掌管鼓箧、夏楚的事。历代沿置,至明清,助教之职已与博士无异。
2.以往大专院校教师的职称之一,为教授的助手,位在讲师之下。但于西元1997年「教育人员任用条例」修正之后,新聘之助教则改属于行政人员,非属教师职级。
《國語辭典》:校官  拼音:xiào guān
1.职官名。旧时掌管学校的官员。《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延寿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
2.陆海空军官制,在将官之下,尉官之上,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级。
《漢語大詞典》:校事
三国 时 魏 、 吴 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吴 也称校官。三国志·魏志·程晓传:“ 晓 嘉平 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 晓 上疏……於是遂罢校事官。”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校事:“ 魏 吴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卫。”
《國語辭典》:训导(訓導)  拼音:xùn dǎo
1.教训劝导。《国语。楚语上》:「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2.职官名。明、清于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职司教育学生。其副职皆称为「训导」。清末废。
3.以往各级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生活教育的部门或人员,现已改为学生事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