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妈妈(媽媽)  拼音:mā ma
称谓:(1)对母亲的称呼。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黄法师醮》:「黄师见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妈妈在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为宰执,名号黑王。妈妈两国夫人刘氏。」(2)对年长妇人的称呼。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二出:「东村头张妈妈,西村头李妈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两个见是个妇人,无甚妨碍,便动问道:『妈妈何来?为甚这般苦楚?可对我们说知则个。』」(3)对老妻的称呼。《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衙内告夫人:『妈妈尊察,只取得他来,交为一妳母足矣。』」(4)鸨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师师闻道,諕得魂不著体,急离坐位,说与他娘……,李妈妈听得这话,慌忙走去告报与左右二厢捉杀使孙荣。」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妾身是洛阳乐籍张妈妈是也。来到这汴梁闻知这郑一女儿月莲,因不挣钱,赌气要卖。」也称为「妈儿」。(5)婢女对女主人的称呼。《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二出》:「(净、贴)妈妈,莫要提起。(未)照管头撞。(丑)你与我请府眷轿先去,我一面备马来。」《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告妈妈,不是锦儿多口,不如妈妈且归,明日爹爹自归来。」(6)对婆婆的称呼。《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恼得心头火气冲,不知那个是妈妈,不知那个是公公。」
《漢語大詞典》:他妈妈(他媽媽)
犹言他。妈妈,口语语尾。 明 徐渭 《狂鼓吏》:“你且説,就是天子无故要杀一个臣下,那臣下可好就去当面一把手採将他妈妈过来,一刀就砍做两段,世上可有这等事么?” 明 徐渭 《狂鼓吏》:“ 袁公 那两家,不留他片甲, 刘琮 那一答,又逼他来献纳。那 孙权 呵几遍几乎, 玄德 呵两遍价抢他妈妈。”
《国语辞典》:妈妈教室(妈妈教室)  拼音:mā ma jiào shì
为提供亲职教育的场所,使社区的妈妈们经常集会,研习有关教养儿女与持家的常识。
《国语辞典》:妈妈令儿(妈妈令儿)  拼音:mā ma lìng ér
啰嗦、麻烦的规矩。这些规矩常是涉及迷信的俗说或俗谚。也称为「妈妈论儿」。
《国语辞典》:全职妈妈(全职妈妈)  拼音:quán zhí mā ma
以照料儿女为专职的母亲。如:「为了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成长,她辞掉工作,成为全职妈妈。」
《国语辞典》:妈妈头主子(妈妈头主子)  拼音:mā ma tóu zhǔ zi
比喻眼界小,没见过世面的人。《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老狄是个妈妈头主子,那奶奶子是个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的神光棍。」
《国语辞典》:未婚妈妈(未婚妈妈)  拼音:wèi hūn mā ma
未结婚而生育子女的女性。如:「现代社会中,未婚妈妈也能顺利独立抚养子女长大成人。」
《国语辞典》:移民妈妈(移民妈妈)  拼音:yí mín mā ma
指全家移民国外,但先生仍然留在国内谋生,仅自己在国外陪伴孩子生活的母亲。如:「移民妈妈往往独自担负教养孩子的责任,十分辛苦。」
《国语辞典》:不婚妈妈(不婚妈妈)  拼音:bù hūn mā ma
指生养小孩却不愿意受限于婚姻的女性。
《国语辞典》:道妈妈子(道妈妈子)  拼音:dào mā mā zi
尼姑庵中担任仆役的妇女。《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你家有这等道妈妈子么?别要轻嘴薄舌的!」也称为「道婆」。
《国语辞典》:妈妈乐(妈妈乐)  拼音:mā ma lè
1.家庭用具品牌名。如:「三洋妈妈乐洗衣机」、「妈妈乐手压式轻巧拖把」。
2.一种赌博方式。当期参加者,每人缴规定的赌资,并可猜数组号码,然后以某项标准码作为答案。主持者可由赌资中抽取部分,其馀赌资由猜中号码者平分。
《国语辞典》:妈妈头(妈妈头)  拼音:mā ma tóu
一般妈妈级的妇女们所梳的发型款式。
《國語辭典》:大妈妈(大媽媽)  拼音:dà mā ma
曾祖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嘉王闻命,惊惶欲走,……,嘉王连称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
《國語辭典》:陈妈妈(陳媽媽)  拼音:chén mā ma
俗称月经带。《醒世姻缘传》第一一回:「床背后、席底下、箱中、匮中、梳匣中,连那睡鞋合那陈妈妈都翻将出来。」也称为「陈姥姥」。
分類:妇女
《國語辭典》:婆婆妈妈(婆婆媽媽)  拼音:pó pó mā ma
形容一个人拿不起,放不下,做事不乾脆。《红楼梦》第七七回:「我待不说,又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大家因他养的肥胖,做起事来又有些婆婆妈妈的腔调,所以大家就送他一个表号,叫他做黄胖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