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契丹  拼音:qì dān
中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原居于今辽河上游西剌木伦河一带,所属分八部。唐时耶律阿保机并合各部,统有今蒙古、东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及河北北部,自号为王,建国号为辽。宋时为金所灭。
《國語辭典》:契勘  拼音:qì kān
1.按查、考核。宋。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臣近契勘杭州自承上件指挥以来,以产当酒者,计一千四百三十三户」。
2.当面对质。《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闻知盖天大王,共你契勘这一场公事。」
《國語辭典》:契阔(契闊)  拼音:qiè kuò
1.勤苦。《文选。韦曜。博弈论》:「劳神苦体,契阔勤思。」
2.分离,相隔。《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宋。朱熹。集传:「契阔,隔远之意。」唐。薛调《无双传》:「噫!人生之契阔会合多矣,罕有若斯之比。」
3.久别的情怀。《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行路急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漢語大詞典》:稷契
稷 和 契 的并称。 唐 虞 时代的贤臣。 汉 王逸 《九思·守志》:“配 稷 契 兮恢 唐 功,嗟英俊兮未为双。” 汉 蔡邕 《再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臣闻 稷 契 之儔,以德受命,功德靡堪。” 唐 杜甫 《客居》诗:“ 稷 契 易为力, 犬戎 何足吞。” 明 方孝孺 《四月一日蒙赐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怀古偶作》诗:“徒抱 稷 契 心,莫覩 唐 虞 禪。”
分類:贤臣
《國語辭典》:契合  拼音:qì hé
1.相合。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
2.情志相投。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红楼梦》第二回:「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國語辭典》:书契(書契)  拼音:shū qì
1.文字。《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资治通鉴。卷一一一。晋纪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圭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2.作为凭据之用的文字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听取予以书契。」汉。郑玄。注:「书契,符书也。」
《國語辭典》:相契  拼音:xiāng qì
互相投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与贾秀才相契,贾秀才时常周济他。」《老残游记》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國語辭典》:交契  拼音:jiāo qì
1.交情。唐。王勃与契苾将军书〉:「仆与此公早投交契,夷险之际,始终如一。」
2.结交。《水浒传》第九○回:「昔日与燕将军交契,不想一别有十数个年头,不得相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我俩人交契,专以义气为重,何乃以财利介意?」
3.朋友。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倒招了个女娇娃结眷烟,和你这老禅师为交契。」《西游记》第六七回:「我们又不与他有亲,又不相识,又不是交契故人,看他做甚?」
《國語辭典》:符契  拼音:fú qì
1.契约、合同。唐。白行简《李娃传》:「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后阅之。」
2.相同、一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國語辭典》:默契  拼音:mò qì
1.秘密的协定或条约。如:「他们私下又另立了一份默契。」
2.双方不用语言而彼此情意暗合。如:「默契良好。」「这支篮球队锋卫的默契是一流的。」
《漢語大詞典》:深契
深厚的交情。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贞白:“﹝ 贯休 与 王贞白 ﹞遂订深契。”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同事有 何郎 ,英怀托深契。”
分類:深厚交情
《國語辭典》:心契  拼音:xīn qì
情意相合。《宋史。卷四三七。儒林传七。刘清之传》:「吕伯恭、张栻,皆神交心契。」
《漢語大詞典》:同契
(1).契合。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上同契於 稷卨 ,降合颖於 伊 望 。”晋书·宣帝纪:“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 宋 秦观 《王朴论》:“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契。”
(2).犹同志;同心。 晋 陆机 《赠顾令文为宜春令》之四:“比志同契,惟予与子。”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丁譁》:“繾綣覯良宵,千载结同契。”
《漢語大詞典》:托契(託契)
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晋 陶潜 《扇上画赞·周阳珪》:“饮 河 既足,自外皆休。缅怀千载,託契孤游。” 唐 温庭筠 《投宪丞启》:“运租船上,便获甄才;避雨林中,俄闻託契。” 元 范梈 《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结髮。”
《漢語大詞典》:托契
彼此信赖投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文集〉序》:“曩游 八闽 ,一时文字交,惟 媿曾 托契最深,尝以诗见质,请序于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