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黥卒
宋 时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逃跑,故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 祥符 中,方士 王捷 ,本黥卒,尝以罪配 沙门岛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刘快活 信之 ,黥卒也。” 清 金农 《观猎》诗:“不若揖黥卒,尚知太白经。”
《漢語大詞典》:神弩
(1).具有神威的弓弩。晋书·舆服志:“但以神弩二十张夹道,至后部鼓吹,其五张神弩置一将,左右各二将。”
(2).喻指精锐士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俄顷, 高重捷 之孤军势无后继……神弩力尽重围。”
《漢語大詞典》:笳笛
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节度士兵的乐器。吴子·应变:“凡战之法,昼以旌旗旛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
《漢語大詞典》:还农(還農)
谓士兵复员务农。新唐书·张说传:“故时,边镇兵赢六十万, 説 以时平无所事,请罢二十万还农。” 明 于慎行 《穀山笔尘·筹边》:“乃下符罢其军四万,使之还农。”
分類:士兵务农
《漢語大詞典》:漕卒
运漕粮的士兵。《汉书·食货志上》:“宜糴 三辅 、 弘农 、 河东 、 上党 、 太原郡 穀足供京师,可以省 关东 漕卒过半。”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冤报:“ 苏州卫 军人 丁 姓者,曾以小谴收狱中,既得免,忽骤富,充漕卒之长,运粮入京。”
《国语辞典》:钩手(钩手)  拼音:gōu shǒu
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钩手指配带钩的士兵。《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急引军退五里,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钩手。」
《國語辭典》:兵工  拼音:bīng gōng
负责维修兵械弹药等军防设备的军事人员。
《漢語大詞典》:畿兵
驻京都的士兵。 宋 王安石 《与马运判书》:“京师兵食宜窘,薪蒭百穀之价亦必踊,以谓宜料畿兵之駑怯者就食诸郡,可以舒漕挽之急。” 宋 沈遘 《漕舟》诗:“畿兵已十万,三垂戍更多。”
分類:京都士兵
《国语辞典》:弱兵  拼音:ruò bīng
不善战的士兵。如:「强将手下无弱兵。」
《漢語大詞典》:厨兵(廚兵)
担任炊事的士兵。《魏书·崔光传》:“厨兵幕士,衣履败穿,昼暄夜凄,罔所覆藉。”按,厨,一本作“ 厨 ”。
《漢語大詞典》:虞卒
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清史稿·礼志九:“凡秋獮,先期各驻防长官选材官赴京肄习。年例, 蒙 藩选千二百五十人为虞卒,谓之‘围墙’,以供合围役。”
《漢語大詞典》:兵暴
士兵暴动。 程子华 《学习运用毛主席关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在红四师被打散后,我和一些党员同志,先后到国民党军 岳维峻 部进行秘密工作,并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胜利地举行了 大冶 、 阳新 兵暴。”
分類:士兵暴动
《漢語大詞典》:监卒(監卒)
监守的士兵。《宣和遗事》后集:“於是官司命徙帝居於城东 玉田观 ,薪火之类,并令观中请受之;仍命监卒四人,半壮半老,主其出入、饮食。”
分類:监守士兵
《漢語大詞典》:兵运(兵運)
士兵运动的简称,指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 刘景范 《刘志丹太白收枪》:“﹝ 刘志丹 ﹞翻着从 宁夏 、 榆林 、 延安 等地做兵运工作同志的来信。” 刘景范 《刘志丹太白收枪》:“ 刘志丹 说:‘党要我们搞兵运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组织自己的武装。’”
《漢語大詞典》:军户(軍户)
东晋 、 南北朝 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 元 、 明 、 清 亦有军户,但制度稍异。宋书·武帝纪:“吏身可赐爵一级,军户免为平民。”元史·兵志一:“诸军户投充诸侯王怯怜口、人匠,或託为别户以避其役者,復令为军。”《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凡户之别,有民户,有军户,有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