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漕米  拼音:cáo mǐ
1.以水路运输米粮。《新五代史。卷六六。十国世家。楚世家》:「希范遣张少敌以舟兵趋汉阳,漕米五万斛以馈军。」
2.旧日向江、浙、皖、赣、湘、鄂等省徵纳运京的米谷。《宋史。卷一○。仁宗本纪二》:「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发江、淮漕米振京东饥民。」
《國語辭典》:漕粮(漕糧)  拼音:cáo liáng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徵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國語辭典》:粮道(糧道)  拼音:liáng dào
1.输运粮食的道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2.职官名。明、清两代负责督促该省漕粮运输的官吏。也称为「督粮道」。
《漢語大詞典》:漕台(漕臺)
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 宋 洪迈 《夷坚支乙志·一明主簿》:“﹝ 刘策 ﹞时春秋已高,侍从中有矜其潦倒者,为移书漕臺,得摄 松溪 主簿。”《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漕臺请他喫饭,都是锁了舱门才去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当年他老爷做过我们的漕臺。”
《漢語大詞典》:漕舟
运漕粮的船。 宋 沈遘 《漕舟》诗:“漕舟上太仓,一鐘且千金。” 清 魏源 《筹漕篇上》:“今 清 口齟齬,漕舟不能入 黄 ,则盍仿建仓之意,截留滞粟于 淮 扬 ?”
分類:运漕漕粮
《漢語大詞典》:运丁(運丁)
指搬运漕粮的人。隋书·食货志:“其男丁每岁役不过二十日,又率十八人出一运丁役之。”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萧云仙 从 浦口 过 江 ……到了任,查点了运丁。”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漕粮新弊:“近传运丁巧弊叠出,着水不已,甚至衬灰图涨。”
《漢語大詞典》:正耗
明 清 在漕粮正税外向民户征收漕运损耗的一种附加税。 清 运往 北京 的正兑米每石征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本年应徵地丁正耗钱粮,全行蠲免。”《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又蠲免 四川 被扰之 达县 应徵条粮正耗银一百一十餘两。”
《漢語大詞典》:南米
南方各省漕粮的总名,旧时的一种实物税。自南方征得粮米,经漕运至京师等地,供官军食用。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既以南米供给驻防,亦知民志不怡,而不得不藉美名以媚悦之。”参见“ 南漕 ”。
《漢語大詞典》:南漕
即南粮。清史稿·食货志三:“前命截留南漕二十万贮 天津 水次各仓备用。”参见“ 南粮 ”。
《國語辭典》:漕粮(漕糧)  拼音:cáo liáng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徵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漢語大詞典》:漕卒
运漕粮的士兵。《汉书·食货志上》:“宜糴 三辅 、 弘农 、 河东 、 上党 、 太原郡 穀足供京师,可以省 关东 漕卒过半。”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冤报:“ 苏州卫 军人 丁 姓者,曾以小谴收狱中,既得免,忽骤富,充漕卒之长,运粮入京。”
《國語辭典》:白粮(白糧)  拼音:bái liáng
白米。明、清两代京师向江、浙各地所徵的米粮,称为「白粮」。
《国语辞典》:粮单(粮单)  拼音:liáng dān
1.古代收兑漕粮数目的单据。
2.军队中全部兵士每月所需粮饷数目的清单。
3.粮草不多。《南齐书。卷二七。列传。刘怀珍》:「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
《漢語大詞典》:正兑
清 代运送京仓的漕粮,充八旗、三营的兵食。《清会典·户部·云南清吏司》:“凡粮有正兑,有改兑、有改徵、有拨运、有筹备,皆随以漕耗。”注:“漕运原定运京仓者为正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岁漕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待八旗三营兵食之用。”
《漢語大詞典》:漕赋(漕賦)
旧时的漕粮赋税。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惟三十年来,官中一言一事涉漕赋者,必求其详,手録之,久渐成帙。”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 江苏 、 浙江 一带漕赋一石,须纳米二石五、六斗。”
分類:漕粮赋税
《國語辭典》:兑运(兌運)  拼音:duì yùn
民与军相互兑换运输。《明史。卷七九。食货志三》:「江南民运粮诸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令民运至淮安、瓜洲,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是为兑运。」清。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京师米》:「自创设漕运以来,国家岁糜千万之款,设官置局,辗转兑运,输入京仓,以为天庾正供,京曹禄俸,皆仰给于此。」
《漢語大詞典》:漕项(漕項)
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是漕项正帑已足办漕,尚何取乎帮费。”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寻得部覆,不准减银,顾駮漕项词重,駮地丁词轻,於法可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