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英国(英国)  拼音:yīng guó
国名。东濒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西北濒大西洋。参见「大不列颠暨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条。
《国语辞典》:缅甸(缅甸)  拼音:miǎn diàn
国名。位于亚洲东南部。参见「缅甸联邦」条。
《国语辞典》:勃律  拼音:bó lǜ
国名。位于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唐时有大小勃律二国。《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列传下。大勃律》:「大勃律,或曰『布露』。直吐蕃西,与小勃律接,西邻北天竺、乌苌。」也作「钵露罗国」。
《国语辞典》:小宛  拼音:xiǎo wǎn
1.《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小宛,大夫刺宣王也。」或亦指为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2.国名。为汉时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且末县境的戈壁沙漠中。
《国语辞典》:西燕  拼音:xī yān
国名。(西元384~394)晋时北方列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冲破苻坚后所建,据有今陕西咸阳,后为后燕所灭。
《国语辞典》:锡金(锡金)  拼音:xí jīn
Sikkin
国名。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为一内陆国。面积约七千一百平方公里,首都为干托(Ga-ngtok)。居民大多为来自尼泊尔的移民,主要语言为廓尔喀语,多信奉印度教。拉普查人为主要的土著,讲藏缅族的语言,多信奉佛教,官方语言为英语。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豆蔻、马铃薯、柑橘等。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本为拥有自主权的国家,但于西元一九五○年与印度签定条约,成为印度的保护国。一九七五年,被并为印度的一个邦。
《國語辭典》:伊兰(伊蘭)  拼音:yī lán
1.一种树木。产于印度,花朵鲜红美丽,但具恶臭,气味远播,佛经中多用以比喻烦恼。
2.一种花。形小如金粟,香气浓烈,簪戴于发髻上,香闻十步,经月不散。
3.番荔枝科「香水树」、「加拿楷」之别称。常绿大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花大,甚芳香,萼片三枚,花瓣六枚。浆果。花供提炼著名芳香油,也称为「依兰」。
《国语辞典》:前赵(前赵)  拼音:qián zhào
国名。(西元304~329)十六国政权之一。西晋末,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刘曜时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其所控制疆域,大约仅在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及甘肃部分地区。后为后赵石勒所灭。
《国语辞典》:希腊(希腊)  拼音:xī là
Greece
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参见「希腊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南非  拼音:nán fēi
South Africa
1.非洲南部。指尚比亚、莫三比克、那密比亚诸国以南的地区。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国名。位于非洲南端。参见「南非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德国(德国)  拼音:dé guó
Germany
国名。位于欧洲中部。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古巴  拼音:gǔ bā
Cuba
国名。位于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参见「古巴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美国(美国)  拼音:měi guó
America
国名。参见「美利坚合众国」条。
分类:美国国名
《國語辭典》:苏丹(蘇丹)  拼音:sū dān
1.回教国家对国王或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英语Sultan的音译。
2.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参见「苏丹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尼日  拼音:ní rì
Niger
国名。位于西非内陆。参见「尼日共和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