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皮黄剧(皮黄剧)  拼音:pí huáng jù
国剧的别名。参见「国剧」条。
分类:国剧
《国语辞典》:青衫子  拼音:qīng shān zi
国剧中年轻的女性角色。《负曝闲谈》第二十九回:「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顺林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
《国语辞典》:茶衣  拼音:chá yī
1.浓茶冷却后,凝浮于茶水表面上的薄膜。
2.一种国剧戏服。为扮演跑堂、樵夫、书僮等所穿。以蓝布制成的对襟短衫,衣襟边缘及袖口处缝以白布边。
《国语辞典》:勾眉  拼音:gōu méi
勾勒、描绘国剧脸谱中的眉毛,通常用以表现角色的个性。
《国语辞典》:霍普特曼  拼音:huò pǔ tè màn
Gerhart Hauptmann
人名。(西元1862~1946)德国剧作家、小说家。耶拿大学肄业,初学雕塑,后专力写作。作品多启发人走向美与光明,创现代德国文学写实的典型。一九一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日出之前》、《织工》、《沉钟》等。
《国语辞典》:雉尾小生  拼音:zhì wěi xiǎo shēng
国剧中冠上插雉尾的小生,如《黄鹤楼》的周瑜、《白门楼》的吕布等。
《国语辞典》:荀派  拼音:xún pài
国剧表演艺术的派别。由荀慧生所创。主要特色为嗓音甜润娇美,吐字清楚,人物刻划自然洒脱,个性鲜明,尤以少女角色最专长。名剧有《全本玉堂春》、《钗头凤》、《红娘二尤》、《红娘》、《金玉奴》等。
《国语辞典》:整脸(整脸)  拼音:zhěng liǎn
国剧上妆时,脸部除眉毛外,全涂上同样的颜色,称为「整脸」。
《国语辞典》:打脸子(打脸子)  拼音:dǎ liǎn zi
国剧演员在脸上画出一种脸谱,以确定扮演的角色。也作「抹脸」。
《国语辞典》:反二簧  拼音:fǎn èr huáng
一种曲调。国剧文场里悲剧人物于濒临绝望时所唱的曲调。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簧为大。代表作有《哭祖庙》、《乌盆记》。
《国语辞典》:蹻工  拼音:qiāo gōng
国剧中的武旦、花旦登木质假足的技艺称为「蹻工」。
《国语辞典》:枣核脸(枣核脸)  拼音:zǎo hé liǎn
一种国剧脸谱。只在鼻梁上抹一枣核形粉块,抹此种脸者多为武丑,其人虽不能规行矩步,然却是正人,不过言行滑稽而已。
《国语辞典》:倒八字须(倒八字须)  拼音:dào bā zì xū
反向上竖为倒八字形的假须。国剧中武丑上戏时所用。
《国语辞典》:萧伯纳(萧伯纳)  拼音:xiāo bó nà
George Bernard Shaw
人名。(西元1856~1950)英国剧作家、批评家。生于爱尔兰京城都柏林,在伦敦崭露头角。热心社会主义,为人机智,才思纵横。曾获得西元一九二五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人与超人》、《武器与人》、《魔鬼的门徒》、《华伦夫人的职业》等书。
《国语辞典》:杨小楼(杨小楼)  拼音:yáng xiǎo lóu
人名。(西元1878~1938)名嘉训,清代著名国剧伶人。工武生,表演入化境,称此道宗师。其工架大方,从容稳练,善于用念白表达人物感情,清越爽朗,抑扬自如。以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