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解  拼音:hé jiě
1.双方停止争执,归于和平。《三国演义》第七回:「见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
2.法律上谓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之契约。
《漢語大詞典》:和解
犹溶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凡三酘。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搅令和解。”
分類:溶解
《国语辞典》:和解政策  拼音:hé jiě zhèng cè
1.一种敌对双方为寻求缓和彼此间紧张情势的政策。
2.国际上特指西元一九六○年代末美苏为缓和对抗情势所采用的政策。
《国语辞典》:庭外和解  拼音:tíng wài hé jiě
民间对于法庭外和解的说法。系指法律程序中当事人在诉讼前或诉讼时,私下为互相让步以避免或终结诉讼之合意。也称为「诉讼外和解」。
《国语辞典》:和解书(和解书)  拼音:hé jiě shū
双方停止争斗,为往后和平相处所订立的和约。《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遂差奉军都慰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
《國語辭典》:和谐(和諧)  拼音:hé xié
1.和睦谐顺。《书经。无逸》「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郑玄云:『其不言之时,时有所言,则群臣皆和谐。』」《诗经。周南。关雎》汉。毛亨。传:「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2.互相配合、协调。《晋书。卷五一。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措之规矩,则器用合宜。」
3.和顺驯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你本意待闇里栽排,要逼勒我和谐。」
《國語辭典》:解和  拼音:jiě hé
解怨和好。《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孟德与我无雠,当先遣人送书解和。如其不从,然后起兵。」《西游记》第二九回:「你看他两个哜哜嘈嘈,埋埋怨怨,三藏只是解和。」
《國語辭典》:和息  拼音:hé xí
调解争论、排解纠纷。《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一回:「必定是你们两口儿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息和息。」
分類:犹和和解
《國語辭典》:和解  拼音:hé jiě
1.双方停止争执,归于和平。《三国演义》第七回:「见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
2.法律上谓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之契约。
《漢語大詞典》:和解
犹溶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凡三酘。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搅令和解。”
分類:溶解
《漢語大詞典》:合谐(合諧)
犹和谐;和解。文选·宋玉〈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苍螭,垂旒旌,斾合谐。” 李周翰 注:“合谐,旌斾相和之貌。”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白盖小车何延延。 河閒 来合谐, 河閒 来合谐!’”按,此指 汉灵帝 由 解犊亭侯 起自 河间 ,及御史 刘儵 无辜被杀,后拔用其弟 郃 为司徒的事。
《漢語大詞典》:商和
和解。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二公休争坏了儒家体面,我请你吃杯茶,商和了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小叔叔,你与哥哥商和了也。”
分類:商和和解
《漢語大詞典》:协解(協解)
清 制,一省的地丁银不够支用,朝廷可使别省拨款协助,此项协助经费的解送称“协解”。《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动款有坐支,有给领,有协解,有估拨,皆按其实而销焉。”
犹和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 英 俄 两国﹞谓彼等对於 中国 问题,当俟在华关係列强彼此协解,方才进行。”
《漢語大詞典》:不解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國語辭典》:讲和(講和)  拼音:jiǎng hé
结束纷争,彼此和解。《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始为相时,帝欲事吐蕃,说密请讲和以休息鄣塞。」《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时士大夫甘心讲和,酣豢于湖山歌舞之娱,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國語辭典》:注疏  拼音:zhù shù
注解及阐释注解的文字合称为「注疏」。唐。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宋。邢炳〈孝经注疏序〉:「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
《漢語大詞典》:和宁
使和睦安宁。
分類:和睦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