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八下里(八下裏)
四面八方;各个方面。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把我七代先灵信口伤,八下里胡论告恶商量。” 元 无名氏 《谇范叔》第一折:“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
《國語辭典》:铅条(鉛條)  拼音:qiān tiáo
1.铅笔的笔心。
2.铅版所用的条状材料。
3.较粗的铅铁条。
《國語辭典》:前前后后(前前後後)  拼音:qián qián hòu hòu
1.前面,后面。《儒林外史》第六回:「二相公戴著新方巾,披著红,簪著花,前前后后走著著急,问吹手怎的不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公子背著弹弓,跨著驴儿,同两个家丁,便随著老爷的车前前后后行走。」
2.事情的全部过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后来又是打点甚么总管咧,甚么大叔咧,前前后后,……化上了二万多。」
《漢語大詞典》:帕斯卡定律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地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传递。液压设备(如水压机、液压传动机械等)都是根据此定律设计制造的。
《国语辞典》:考区(考区)  拼音:kǎo qū
称同时举办同一种考试的各个不同地区。如:「台北考区」、「高雄考区」。
《漢語大詞典》:进廒(進廒)
粮仓的各个分间。《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进廒》:“进廒,仓中放米之分室曰进廒。”
《國語辭典》:教育社会学(教育社會學)  拼音:jiào yù shè huì xué
应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了解教育现象及问题的一个社会学专门领域。
《漢語大詞典》: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