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露怯  拼音:lòu què
1.显出畏缩的脸色。如:「国小学童初入学,露怯是难免的。」
2.因缺乏知识,致使举止错误可笑,而显现畏缩的脸色。如:「初次出国,不知异国习俗,经常发生露怯的事。」
《漢語大詞典》:笑悼
语本诗·邶风·终风:“謔浪笑敖,中心是悼。”后谓既可笑又可哀。 章炳麟 《排满平议》:“今之学者,於常识且不通练,而故譎觚其辞以相论难,夫妇之愚,或且笑悼之矣。”
分類:可笑
《國語辭典》:洋相  拼音:yáng xiàng
比喻丑态或可笑的模样。如:「我昨天在路上跌了一跤,真是出尽洋相。」
《國語辭典》:出洋相  拼音:chū yáng xiàng
出丑、闹笑话。如:「他好表现,却不自量力,结果出洋相、栽跟头。」
分類:出丑
《國語辭典》:闹剧(鬧劇)  拼音:nào jù
1.一种喜剧。源出于古希腊的羊人剧。十五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其特点是运用滑稽和誇张的手法表现戏剧、反映生活。对后世喜剧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2.比喻滑稽誇张的事情。如:「这次演讲竟然开了天窗,演了一场闹剧。」
《漢語大詞典》:笑话奇谈(笑話奇談)
可笑的、荒诞不经的谈话或故事。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有人以为我私下运米出洋,发了外国人的洋财,所以肯出大价钱,那是笑话奇谈。”
《国语辞典》:妙画通灵(妙画通灵)  拼音:miào huà tōng líng
东晋画家顾恺之为人超脱而可笑的一个故事。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
《国语辞典》:滑稽突梯  拼音:gǔ jī tú tī
可笑逗趣。如:「小丑那滑稽突梯的动作,惹来观众哄堂大笑。」
分类:可笑逗趣
《国语辞典》:又好笑,又好气(又好笑,又好气)  拼音:yòu hǎo xiào,yòu hǎo qì
又觉得可笑,又觉得生气。《红楼梦》第二七回:「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
《国语辞典》:笑掉大牙  拼音:xiào diào dà yá
形容行为荒谬,极为可笑。如:「你这样不使人笑掉大牙才怪。」
分类:荒谬可笑
《国语辞典》:老赶(老赶)  拼音:lǎo gǎn
1.久居乡里,不知时务的人。如:「别把我当老赶,我可是见过世面的人。」
2.缺乏知识,致使举止谬误可笑的人。如:「你真是老赶,连这个也不懂。」
《漢語大詞典》:话巴戏(話巴戲)
方言。话把戏,让人谈论的滑稽可笑的事情。巴,用同“ 把 ”。《歇浦潮》第六九回:“无巧不巧,就是他闹出话巴戏来。”
《漢語大詞典》:话靶戏(話靶戲)
方言。让人谈论的滑稽可笑的事情。《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做出点话靶戏拨小干仵笑话,我倒替耐难为情。”
《國語辭典》:滑稽剧(滑稽劇)  拼音:huá jī jù
以滑稽方式表现人物的地方戏剧。对日抗战时由江南的滑稽曲艺独角戏发展而成,特点是运用各种戏曲曲调和各地方言,以高度誇张的手法来逗趣观众,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國語辭典》:滑稽戏(滑稽戲)  拼音:gǔ jī xì
一种专门以幽默可笑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戏剧。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
《漢語大詞典》:滑天下之大稽
形容极其滑稽可笑。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张天翼 《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你想呢,民教馆那几位并不是我们镇上的,他们只是个客边,怎么倒要他们来作主呢?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分類:滑稽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