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底里
旁皇
易中
诚孝
内心
冥契
肝鬲
内讼
心净
惊神
内除
了悟
内明
心火
私诚
《國語辭典》:底里(底裡)  拼音:dǐ lǐ
1.深藏不显见的地方。《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书不足以深达至诚,故遣刘钧口陈肝胆。自以底里上露,长无纤介。」《红楼梦》第七五回:「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
2.心。汉。扬雄〈答刘歆书〉:「谨归诚底里,不敢违言。」
《國語辭典》:旁皇  拼音:páng huáng
徘徊不前。也作「彷徨」。
分類:内心不安
《漢語大詞典》:易中
和悦其心。中,内心。《楚辞·大招》:“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王夫之 通释:“易中,和易其中。”
《漢語大詞典》:诚孝(誠孝)
(1).忠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王利器 集解:“诚孝,即忠孝, 之推 避 隋 讳改。”
(2).出自内心的孝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夫诚孝尽事亲之道,恭俭崇保邦之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箇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
《國語辭典》:内心(內心)  拼音:nèi xīn
1.心或思想。古人以心为思想的器官,因心和思想皆在身内,故称为「内心」。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内心脩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
2.真心、真诚。《礼记。礼器》:「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
3.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由三角形三内角的三条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此点即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虽不言,心相契合。《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國語辭典》:肝鬲  拼音:gān gé
比喻恳切。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也作「肝膈」。
分類:肺腑内心
《漢語大詞典》:内讼(内訟)
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讼,犹责也。言人有过,莫能自责。”晋书·蔡谟传:“且归罪有司,内讼思愆。若遂致之于理,情所未忍。” 宋 王安石 《感事》诗:“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谢觉哉 《姜梦周同志传》四:“这就是 梦周 同志的品质--最优秀的共产党人品质,如果说别人的好,是‘勉强而行之’(经过内讼与自省的)或‘利而行之’(有所为),那么, 梦周 同志算得上是‘安而行之’了。”
《國語辭典》:心净(心淨)  拼音:xīn jìng
1.心中平静,没有忧虑烦扰。《红楼梦》第六○回:「趁著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
2.心清净没有染污。《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漢語大詞典》:惊神(驚神)
谓内心震动不安静。 唐 杜甫 《赠别郑炼赴襄阳》诗:“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漢語大詞典》:内除
谓服兄弟之丧,丧服未除而内心悲哀已渐减。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孔颖达 疏:“兄弟之丧内除者,兄弟谓期服以下及小功,緦也。内,心也。服制未释而心哀先杀,由轻故也。”
《國語辭典》:了悟  拼音:liǎo wù
1.理解、领悟。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其文。」《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
2.證悟佛性。《景德传灯录。卷四。智威禅师》:「师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门。」
《漢語大詞典》:内明
(1).内心光明正大。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王公 束脩励节而受谗佞之患…… 王公 沉静内明,若有他变,朝廷获害忠良之名。”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苏 松 兵备签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无一岁不在兵间,忠实练事,沉毅内明,出入海潮,艰危不避。”
(2).佛教语。 印度 佛教称佛学为“内明”。明,意为学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参见“ 五明 ”。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种学科知识、技能的总称。一声明,指研究语音、语法、修辞的学问;二工巧明,指工艺、数学、天文、音乐、美术等技艺的学识;三医方明,指医药类的学识;四因明,谓逻辑学;五内明,即关于宗教哲学与修持的知识。《大唐西域记》卷二:「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
《國語辭典》:心火  拼音:xīn huǒ
1.内心的浮躁或激动。唐。白居易 感春诗:「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
2.中医称人体内的热气为「心火」。心火大时,易引起烦躁、口乾、舌痛等症状。
3.星名。心宿二的别称。《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夫心火倾移,丧乱可必,太白横流,兵家攸杖。」也称为「大火」。
《漢語大詞典》:私诚(私誠)
内心的诚意。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僕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分類:内心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