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6,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共同纲领
共同交际语
共同社
共同市场
共同诉讼
共同体
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
分类词汇
相与
杂然
公共
公同
并同
通同
群然
《漢語大詞典》:共同纲领(共同綱領)
(1).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國語辭典》:共同交际语(共同交際語)  拼音:gòng tóng jiāo jì yǔ
1.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汉语。
2.国际会议上,确定共同使用的语言。如英语、法语。
《漢語大詞典》:共同社
“共同通讯社”的简称。日本最大的通讯社。1945年11月成立。由建于1936年的同盟通讯社改组而成。总社设在东京。
《國語辭典》:共同市场(共同市場)  拼音:gòng tóng shì cháng
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国与国之间达成协议,实践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同时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会员国间的劳力与资本亦可自由移动。如欧洲共同市场等。近年来,共同市场多已转型为经济联盟或区域共同体,如欧洲共同市场已发展成欧洲联盟。
《國語辭典》:共同诉讼(共同訴訟)  拼音:gòng tóng sù sòng
依据《诉讼法》之规定,二人以上得或应一同起诉或一同被诉者,例如分割共有物诉讼。
《國語辭典》:共同体(共同體)  拼音:gòng tóng tǐ
社会公众在共同的条件、目标下所形成的团体。
《國語辭典》:共同语(共同語)  拼音:gòng tóng yǔ
一民族内用来沟通、表达意见的共通语言。它是从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
《國語辭典》: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語)  拼音:mín zú gòng tóng yǔ
一个或多个民族共同使用之语言,因文化、政治过程或日常生活互动积累而发展成的语言形式。
《國語辭典》:相与(相與)  拼音:xiāng yǔ
1.相偕、相互。《文选。马融。长笛赋》:「于是游閒公子,暇豫王孙,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乃相与集乎其庭。」《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于是相与结侣,携手俱游。」
2.结交。《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今日相与,尚无所顾。」《儒林外史》第一回:「时知县倚著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
3.朋友,交情好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回:「工房听见县主的相与到了,慌忙迎到里面客位内坐著,摆上九个茶盘来。」
《國語辭典》:杂然(雜然)  拼音:zá rán
纷然。宋。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國語辭典》:公共  拼音:gōng gòng
众人共有。如:「公共汽车」。《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横竖你们中国的地方是大家公共的,现在山东地方就是我们本国势力圈所到的去处。」
《國語辭典》:公同  拼音:gōng tóng
共同。《儒林外史》第四○回:「众百姓感激萧云仙的恩德,在城门外公同起盖了一所先农祠。」
分類:共同
《漢語大詞典》:并同(並同)
(1).共同;一起。东观汉记·张奂传:“﹝ 张奂 ﹞使 匈奴 休屠各 及 朔方 乌桓 并同反叛。”
(2).全同。隋书·礼仪志五:“今耕根车,以青为质,三重施盖,羽葆雕装,并同玉輅。”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今既频奉文牒,前后并同,在 愈 不胜战惧之至。”
《國語辭典》:通同  拼音:tōng tóng
1.共同。如:「通同取乐」、「通同作恶」。
2.串通勾结。《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查交代》:「内外通同,作弊侵渔。」
《漢語大詞典》:群然
协和一致;共同。大戴礼记·四代:“子曰:羣然、戚然、颐然、睪然。” 王聘珍 解诂:“羣然者,论语曰‘羣而不党’、《学记》曰‘敬业乐羣’是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迨其文成矣,其书传矣,天下后代,既羣然知之,復羣然称许而赞叹之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有人焉,采其议论而高其风节,羣然兴起,推而挽之,以待澄清之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