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牧身
修身。 清 陈确 《金刚会问》:“谦以牧身,仁能及物,知己过,不言人过,涉世之经也。”
分類:修身
《國語辭典》:内外(內外)  拼音: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修身和行事。《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3.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或规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该坐在房里,替你装围碟、剥果子、当家料理;那有个坐在厅上的?惹得人说你家没内外。」
4.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國語辭典》:修身  拼音:xiū shēn
涵养德性,以淑善其身。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漢語大詞典》:为身(爲身)
治身,修身。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孔子家语·贤君》:“ 颜渊 将西游於 宋 ,问於 孔子 曰:‘何以为身?’ 子 曰:‘恭、敬、忠、信而已矣。’” 宋 曾巩 《答孙都官书》:“凡 巩 之学,盖将以学乎为身,以至於可以为人也。”
分類:为身修身
《漢語大詞典》:五事
(1).指古代统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谓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汉书·谷永传》:“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 颜师古 注:“五事,貌、言、视、听、思也。”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夫皇极者,五事皆得;不极者,五事皆失。非所以与五事并列,而别为一者也。”
(2).使国致富的五件事。管子·立政:“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山泽救於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鏤,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3).决定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孙子兵法·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國語辭典》:修省  拼音:xiū xǐng
修持省察。《易经。震卦。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分類:修身反省
《漢語大詞典》:扫石(掃石)
谓清扫山中场地。多指修身养生者的居处。 唐 戎昱 《寄许炼师》诗:“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溼蕊珠宫。” 元 张翥 《豫章山房为见心复公赋》:“扫石童来秋叶后,谭经僧坐昼阴中。” 明 王守仁 《山中懒睡》诗之二:“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
《漢語大詞典》:脩身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易·复:“象曰:不远之復,以脩身也。”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史记·五帝本纪:“﹝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脩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来,不可胜数。” 清 王筠 《菉友臆说》:“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琐,或有照顾不到处,则出矣。”
《國語辭典》:修持  拼音:xiū chí
修行。唐。方干 寄于少监诗:「修持清苦振佳声,众鸟那知一鹗情。」《西游记》第七回:「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漢語大詞典》:修立
(1).制定。《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元功,明著祖宗之令德,推显严父配天之义,修立郊禘宗祀之礼,以光大孝。”
(2).修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 河东 裴仲恂 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夹道树柏,迄於山阴。”南史·张邵传:“及至 襄阳 ,筑长围,修立堤堰,创田数千顷,公私充给。”
(3).修身而有所成就。周书·李迁哲传:“ 迁哲 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南史·徐俭传:“ 俭 一名 报 ,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 唐 白居易 《王承林可安州刺史制》:“况尔生勋伐之家,早阶宠禄,宜自修立,以光大其门。”
《國語辭典》:魔障  拼音:mó zhàng
妨碍修行的内在或外在因素。《西游记》第三六回:「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
《漢語大詞典》:敏行
指勉力修身。语本《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汉书·东方朔传:“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分類:勉力修身
《漢語大詞典》:灵飞(靈飛)
(1).指修身养生之术。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水玉出烟,灵飞生光。” 钱振伦 注:“《汉武内传》:‘求道益命,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六丁六壬名字之号。’”
(2).道教经典《灵飞经》的省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一:“今夕《灵飞》何甲子? 上清 斋设记心头。” 刘逸生 注:“今晚在道家的经典算是什么日辰呢?《灵飞》,道教经典中有《上清灵飞六甲真文经》。”参见“ 灵飞经 ”。
(3).仙人腰带名。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上殿……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綬,腰佩分景之剑。”云笈七籤卷二十:“ 玄皇夫人 ……衣飞锦罗帬、凤文锦帔,带灵飞紫綬。”
(4).仙童名。云笈七籤卷五三:“从灵飞仙童三十九人,下治兆身洞房宫中。”云笈七籤卷八十:“灵飞秀太微,玉女翠朱琼,窈窕飞空出,飘飘乘空生。”
(5).谓得道成仙。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大则灵飞羽化,小则轻强无疾,以存其身,即而効之也。”
《漢語大詞典》:灵飞经(靈飛經)
道经名。今《道藏》中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二种,合称《灵飞经》。 唐 书法家 锺绍京 写有《灵飞经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 甘啸嵒 ﹞诗文上宗七子,殊有豪气,为旗籍文士之冠,然不甚工楷书。有某大臣延其书写奏牘,先生以《灵飞经》法为之。”
《漢語大詞典》:改修(改脩)
亦作“ 改脩 ”。
(1).改建修治。后汉书·王景传:“ 河 决积久,日月侵毁……宜改脩堤防,以安百姓。”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匠者以为不祥,将加修葺。公曰:‘此天谴也。无所改修,以记吾过,且令戒惧不怠。’”
(2).改过修身。《晋书·高阳王睦传》:“ 睦 退静思愆,改修其德。”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脩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
(3).改缝,另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还要她马上给可怜的孤儿改修一条棉裤呢!”
《漢語大詞典》:脩省
修身省察。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孔颖达 疏:“君子恒自战战兢兢,不敢懈惰,今见天之怒,畏雷之威,弥自脩身省察己过。” 宋 欧阳修 《论水灾疏》:“臣伏覩近降詔书,以雨水为灾,许中外臣寮上封言事,有以见陛下畏天爱人恐惧脩省之意也。”
分類:修身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