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碟仙  拼音:dié xiān
一种类似扶乩的请神术。将一白瓷小碟覆于杂写文字的玄机图正中圆圈内,碟底边缘画一箭头以为指针。请碟仙时,由三人的食指轻按碟底,心中默求碟仙降临,若碟仙降临,则碟便能自己转动,此时即可询问心中疑难的问题,而箭头所指的字,便是答案。这是利用人的下意识心理作用来进行的。
《漢語大詞典》:青莲道士(青蓮道士)
指佛教僧侣。佛教初传入,呼僧为道士。 唐 鲍溶 《长安旅客怀旧山》诗:“青莲道士长堪羡,身外无名至老閒。”参见“ 青莲 ”。
《國語辭典》:青莲(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种睡莲。叶子宽而长,青白分明。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脩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國語辭典》:疟蚊(瘧蚊)  拼音:nüè wén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双翅目蚊科疟蚊属。是传播疟疾的主要蚊子,能将疟原虫传入人体产生疟疾。翅膀有黑白色斑点,静止时腹部翘起,产卵于清水中,幼虫和蛹亦生长于河沟、池塘或水田中。也称为「疟媒蚊」。
《漢語大詞典》:匏琴
乐器名。 隋炀帝 时由 扶南 传入。我国 唐 时邻国 骠国 ( 缅甸伊洛瓦底江 流域)亦有这种琴。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大匏琴二,覆以半匏,皆彩画之,上加铜甌。以竹为琴,作虺文横其上,长三尺餘,头曲如拱,长二寸,以絛繫腹,穿甌及匏本,可受二升。”参阅文献通考·乐十
《國語辭典》:山东梆子(山東梆子)  拼音:shān dōng bāng zi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馀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馀出。
《漢語大詞典》:三勒浆(三勒漿)
酒名。 唐 时从 波斯 传入。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 波斯 。三勒者,谓菴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漢語大詞典》:毛员鼓(毛員鼓)
鼓名。为古代传入 中国 的 扶南 、 天竺 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毛员鼓,似都曇鼓而稍大。”文献通考·乐九:“毛员鼓,其制类曇而大, 扶南 天竺 之乐器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三四八年, 天竺 送给 前凉 音乐一部,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等。”
《國語辭典》:轮盘赌(輪盤賭)  拼音:lún pán dǔ
一种赌场的赌博方式。庄家宣布开赌后,参与者开始选择赌注图案下注。先将转轮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再由掌盘人把一个象牙球或塑料球放在微凸的轮盘面上以顺时针方向旋动。当所选择的赌注图案,与小球最后落入之金属间隔的颜色、号码相符合者为赌赢。
《漢語大詞典》:辽板(遼板)
辽 之刻板印书。 契丹 书禁甚严,传入内地者,法皆死,故 辽 板书流传绝少。参阅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