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邢尹
汉武帝 同时宠幸 邢夫人 和 尹夫人 ,不令两人相见。 尹 请求见 邢 ,帝许之,见后“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后以“邢尹”谓互相嫉妒,避而不见。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祭妒妇津神文》:“妾今假涂津口,歛趾不前,虽乏 毛 施 之美,终存 邢 尹 之见。” 清 袁枚 《遣怀杂诗》之十八:“ 邢 尹 一相见,涕泣服其美。” 清 赵翼 《袁子才挽诗》:“本非 邢 尹 生相妒,纵到 彭 聃 死亦殤。”
《國語辭典》:伦常(倫常)  拼音:lún cháng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红楼梦。第一回》:「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漢語大詞典》:瞻相
(1).看人相貌以卜吉凶。 唐 薛能 《戏瞻相》诗:“瞻相 赵 女休相洩,不及人前诈摆头。”
(2).观察。 宋 叶适 《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副赵公墓志铭》:“ 孝宗 知之,故令以事至殿中者再,瞻相良久,喜动色,擢知 秀州 。”
《漢語大詞典》:同泽(同澤)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 郑玄 笺:“泽,褻衣近污垢。”后以“同泽”用于军人相称或借指军中共事。 清 孙枝蔚 《北山》诗:“山中还仗义,同泽见斯人……战士从来苦,谁曾达紫宸!”中国近代史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辈同泽有年,敢不忠告?”
《國語辭典》:公莫舞  拼音:gōng mò wǔ
一种古代的舞蹈。分祭祀的郊庙颂舞与娱乐的民间杂舞。舞者持巾起舞。《晋书。卷二三。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也称为「巾舞」。
《國語辭典》:拟人(擬人)  拼音:nǐ rén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态。如唐朝杜牧的〈赠别〉诗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也称为「人性化」。
《漢語大詞典》:鹊脑(鵲腦)
(1).鹊的脑髓。相传烧后入酒,与人共饮,可令人相思。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淮南万毕术》:“鹊脑令人相思。”原注:“取鹊一雄一雌头中脑烧之於道中,以与人酒中饮,则相思。”
(2).指亲友间共饮的酒,表达彼此相思之意。 元 黄镇成 《西窗昼雨》诗:“鹊脑添炉炷,春鳩隔树啼。” 清 陈维嵩 《蝶恋花·记艳》词:“梔子帘前斟鹊脑,隔著屏山,爱听银筝好。” 清 董以宁 《鹧鸪天·寄》词:“两小无猜直到今,丙寅鹊脑惯同斟。”
《漢語大詞典》:奉和
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 唐 杨炯 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清 孙枝蔚 《戏赠左子直棅纳姬》诗:“宾客催粧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
《國語辭典》:结识(結識)  拼音:jié shì
认识交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贾秀才,名实,家私巨万,心灵机巧,豪侠好义,专好结识那一班有义气的朋友。」《文明小史》第八回:「我不如借此结识他们,或者能借他们的势力,救这班朋友出来。」也作「结交」。
《國語辭典》:传染(傳染)  拼音:chuán rǎn
疾病由一个体侵入另一个体。可分为直接接触的直接传染,以及需靠媒介传播病菌的间接传染。
《漢語大詞典》:胥疏
(1).谓与人相远,流转各地。庄子·山木:“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郭庆藩 集释:“胥疏,疏也,言足跡之所未经也。” 王夫之 解:“胥疏,与人相远也。”
(2).常有闲散、流浪等义。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胥疏退惰之中,功名絶纪;蹇产病昏之后,意乐全销。”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茂才怀抱利器,鬱鬱无所试,遭际时艰,胥疏侘傺,盖不胜其投笔请缨之孤愤。” 清 冯桂芬 《跋林文忠公河壖雪辔图》:“即以都转之才,亦胥疏湖江,落落无所嚮,可慨也。”
《国语辞典》:不见面(不见面)  拼音:bù jiàn miàn
不与人相见。如:「同处一个办公室,要不见面也难。」
《漢語大詞典》:邑聚
(1).村落;村寨。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南夷 君长以什数, 夜郎 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避地 苏门 ,累徵不起。从游日众,所居渐成邑聚。”
(2).邑人相集聚。后汉书·西南夷传:“邑聚而居,能耕田。” 金 吴激 《鸡林书事》诗:“邑聚居巢惯,夷装被髮安。”
《漢語大詞典》:翕訾
语出尔雅·释训:“翕翕訿訿,莫供职也。” 郭璞 注:“贤者陵替奸党炽,背公恤私旷职事。”后因以“翕訿”谓小人相互勾结,朋比为奸。 宋 李纲 《第二札子》:“然君子小人尚犹混淆于朝,翕訿成风,殊未逻听。” 清 恽敬 《读〈鲁仲连邹阳传〉》:“夫翕訿者据高位,愚贱者伏先亩。”按,《诗·小雅·小旻》“潝潝訿訿”,荀子·修身引作“噏噏呰呰”,《汉书·刘向传》引作“歙歙訿訿”,并字异而义同。参阅 清 郝懿行 《尔雅义疏》
《漢語大詞典》:重丧(重喪)
(1).旧谓家属有两人相继死亡。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辰日不哭,哭有重丧。”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梅圣俞 云:‘叔父为 陕西 漕知客卒。浴歛毕,他婢欲窃其衣,其尸热如火,惊告家人,遂传於外。或云不祥,此当有重丧。俄而婶氏卒。’”
(2).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一日之中,则有白虎、黑杀、刀砧、天火、重丧……等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