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译学馆(译学馆)  拼音:yì xué guǎn
清末为培养翻译人材而设立的专门学校。修业期限为五年。
《國語辭典》:高等教育  拼音:gāo děng jiào yù
继续中等教育后所实施的高深教育。目的在培养研究高深学术和从事专业的人才。
《漢語大詞典》:剟材
谓身有残疾的人材。《淮南子·缪称训》:“侏儒瞽师,人之困懟者也,人主以备乐。是故圣人制其剟材,无所不用矣。”
分類:残疾人材
《國語辭典》:沧海遗珠(滄海遺珠)  拼音:cāng hǎi yí zhū
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的事物。《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但有个抱艺怀才,那曾见沧海遗珠。」
《漢語大詞典》:杷罗剔抉(杷羅剔抉)
谓搜罗挑选人材。新唐书·韩愈传:“占小善者率以録,名一艺者无不庸。杷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國語辭典》:披榛采兰(披榛採蘭)  拼音:pī zhēn cǎi lán
榛,丛生的草木。兰,一种香草。披榛采兰指斩除榛木采取兰草,比喻选拔人才。《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分類:选拔人材
《漢語大詞典》:九等人表
汉书·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后以“九等人表”泛指各种人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一堂宾从之贤,皆九等人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