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俊选(俊選)
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乐》以造士。春秋,教以《乐》;冬夏,教以。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宋 叶适 《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梅侍读:“ 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 元 揭傒斯 《全州学记》:“君子登于俊选,野人免于刑僇,果何惮而不为哉!”
《漢語大詞典》:坯冶
亦作“ 坏冶 ”。 谓制陶和冶炼。比喻培育人材。后汉书·崔駰传:“参差同量,坏冶一陶。” 宋 曾巩 《谢熙宁五年历日表》:“臣敢不深究土风,详求气序,躬劝耕桑之业,辅成坯冶之仁。”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久知坯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
《漢語大詞典》:论材(論材)
选择人材。论,通“ 抡 ”。管子·君臣上:“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管子·君臣上:“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
《漢語大詞典》:识鉴(識鑑)
亦作“ 识鑑 ”。 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晋书·桓彝传:“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於无闻,或得之孩抱。”陈书·沈君理传:“ 君理 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明史·吴宁传:“ 寧 方介有识鑑。”
《漢語大詞典》:异士(異士)
杰出人材。南史·宋临川王道规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 清 戴名世 《赠萧端木序》:“余因出余文一编示 萧君 , 萧君 大奇之,以为异士,非天下所有也。”
《漢語大詞典》:举察(舉察)
(1).检举,查察。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
(2).指选拔甄录人材。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后汉 尚书令 左雄 ,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 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 、 魏 、 晋 ,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漢語大詞典》:国具(國具)
治理国家所需的人材。荀子·君道:“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镇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担任外交的人,古时叫作‘行人’。这种人当然也是很要紧的,假使借用 荀子 的话来表示,这种人就是三种‘国具’之一。”
《漢語大詞典》:收驹(收駒)
搜求良马。喻寻求人材。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南路分都监》诗:“舞凤尚从 天目 下,收驹时有 渥洼 姿。”
《漢語大詞典》:贡选(貢選)
州郡向中央举荐选拔的人材。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乃惟慎贡选,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职。”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将以允应贡选,待问 金门 。”明史·选举志一:“八年从祭酒 倪元璐 言,以贡选为正流,援纳为闰流。”
《漢語大詞典》:材薮(材藪)
人材聚集处。 清 赵翼 《赠张吟芗秀才》诗:“去此不数武,有客屹材藪。”
分類:人材聚集
《漢語大詞典》:谋材(謀材)
谋求人材。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夫论善谋材,施用累能,期於有益。”
《漢語大詞典》:珉珣
比喻同时并立的杰出人材。 清 朱鹤龄 《寄王西樵吏部兼呈阮亭工部》诗:“哲弟称二难,珉珣世交羡。联翩翔艺林,婉若双飞燕。”
《國語辭典》:密保  拼音:mì bǎo
秘密保举推荐。如:「听说新组长是由经理密保才升任的。」
《漢語大詞典》:瑜琏(瑜璉)
玉制礼器。比喻德才兼备的人材。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羽翼皆随凤,瑜璉肯称珉?”
《国语辞典》:军事学校(军事学校)  拼音:jūn shì xué xiào
教授军事科学及训练军事战技,以培养军事人材,建立国军基础的学校。如国防医学院、国防大学等均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