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7,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鉴识
取才
荟萃
第二人
德举
宾贡
良器
梧槚
养才
夕秀
储偫
名彦
神俊
弃才
秀茂
《國語辭典》:鉴识(鑑識)  拼音:jiàn shì
明察、识别。如:「这只明朝的陶瓷花瓶请你鉴识。」
《国语辞典》:取才  拼音:qǔ cái
选用人才。如:「公司取才,以人品为优先考量标准。」《晋书。卷七一。列传。陈頵》:「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
《國語辭典》:荟萃(薈萃)  拼音:huì cuì
1.汇集、聚集。如:「人文荟萃」。也作「会萃」。
2.兴盛的样子。如:「春天一来,百花盛开,草木荟萃。」
《漢語大詞典》:第二人
第二等的人才。晋书·王坦之传:“僕射 江虨 领选,将拟为尚书郎, 坦之 闻曰:‘自过 江 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见拟!’ 虨 遂止。”参见“ 第一人 ”。
分類:二等人才
《國語辭典》:第一人  拼音:dì yī rén
1.第一个人。如:「孔子是历史上提倡因材施教的第一人。」
2.最优秀的人。如:「他的诗学造诣称得上是古今第一人。」
《漢語大詞典》:德举(德舉)
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若使 賁 高 延陵 之风,臣忘 子臧 之节,是废德举,岂曰能贤。”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杨伯峻 注:“ 穆公 之意,盖以让国是德, 宣公 以国让於己,己亦让位於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國語辭典》:宾贡(賓貢)  拼音:bīn gòng
1.古代乡举,地方官员设宴款待应举的学子,称为「宾贡」。《隋书。卷七三。循吏列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2.称他国的贡士。《宋史。卷四八七。外国列传三。高丽》:「先是,三年,上亲试诸道贡举人,诏赐高丽宾贡进士王彬、崔罕等及第,既授以官,遣还本国。」
3.臣服。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明史。卷一二四。扩廓帖木儿列传》:「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漢語大詞典》:良器
(1).优良的器具。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2).犹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子乔 良器,为之惻愴。”晋书·阳裕载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愴离。”
《漢語大詞典》:梧槚
亦作“ 梧榎 ”。
1.榎,同“ 檟 ”。梧桐与山楸。两者皆良木,故以并称,比喻良材。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檟,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孙奭 疏:“梧,桐也;檟,山楸也;樲棘,小酸枣也。梧檟可以为琴瑟材,是良木;小酸枣,无用之才也,是贱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知天说:“梧檟培矣,而荆棘亦滋也;参蓍产矣,而乌附亦植也。”
2.喻人才。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云裘数曲秀兰蕙,凤盖相摩擢梧榎。”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孰分与梧檟之樲棘乎!”
《漢語大詞典》:养才(養才)
培养人才。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使 三代 圣人復生於今,其选举养才,亦必有道矣,何必由学。”
《漢語大詞典》:夕秀
(1).日暮时的花;晚开的花。喻后起的诗文或人才。文选·陆机〈文赋〉:“谢朝华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 李善 注:“华秀,以喻文也。” 清 卷盦 《蔽庐丛志序》:“自兹以降,代有作人,程才效伎,称夕秀焉。”
(2).谓花在傍晚开放。 唐 宋璟 《梅花赋》:“艳於春者,望秋先零。盛於夏者,未冬已萎。或朝华而速谢,或夕秀而遄衰。曷若兹卉,岁寒特妍。”
《漢語大詞典》:储偫(儲偫)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
《漢語大詞典》:名彦
名人才士。 明杨珽《龙膏记·错媾》:“喜兰闺芳质,玉堂名彦;看瑟调琴弄,画眉举案。” 清 黄景仁 《王述庵先生招集蒲褐山房观刘贯道兰亭禊饮图作歌》:“四十二人尽名彦,何必皆诗皆有传。”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建康集足本》:“今 朱君 以 金陵 名彦,作宰 浙西 。”
《漢語大詞典》:神俊
(1).形容鹰、马等雄健英武。 唐 杜甫 《画鹘行》:“写此神俊姿,充君眼中物。” 宋 范镇 《东斋纪事》卷四:“其家多养鹰鶻,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知君气类极神俊,嗟彼雉兔何聊生。”
(2).亦作“ 神儁 ”。形容人才智卓越超群。晋书·艺术传·鸠罗摩什:“ 西域 诸国咸伏 罗什 神儁,每至讲説,诸王皆长跪坐侧,令 罗什 践而登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右军 ﹞叹 林公 ‘器朗神儁’。”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序:“生而神俊,必为美器。”
(3).形容文章、书法笔力雄健。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然 张颠 自言,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观 公孙大娘 舞剑器而得神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宋 文章家尤多, 老欧 之雅粹, 老苏 之苍劲, 长苏 之神俊,而古作甚不多见。”
《漢語大詞典》:弃才(棄才)
被遗弃的人才。《淮南子·主术训》:“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清 赵翼 《壬辰冬仲以广州谳狱旧事吏议左迁》诗:“迂拙自惭更事少,圣明独虑弃才多。”
分類:遗弃人才
《漢語大詞典》:秀茂
(1).美好优异。晋书·王济传:“﹝ 济 ﹞文词秀茂,技艺过人。”旧唐书·德宗纪论:“天才秀茂,文思雕华。”
(2).优异特出的人才。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皇上黜霸道,立民极,褒拔秀茂,辑寧黎元。”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方今秀茂皆在进士,使我得志,当令登第之岁集於吏部。”
(3).生长茂盛。宋史·五行志三:“ 绍兴 间, 汉阳军 有插榴枝於石罅,秀茂成阴,岁有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