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水工
吏书
呵殿
公保
传达
女侍
火下
侍直
教练
点名
冻结
小马
会师
僧侣
徵聘
《國語辭典》:水工  拼音:shuǐ gōng
1.治水的工程师。《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
2.船夫。唐。张籍〈贾客乐〉诗:「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
《漢語大詞典》:吏书(吏書)
(1).官府的文书。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孙休 即位,与 张布 谋,欲诛 孙綝 , 布 曰:‘ 丁奉 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指吏部尚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其( 汪鋐 )长西臺位统均,又以吏书兼兵书,皆 永嘉 力也。”
(3).指秘书之类人员。 吴晗 《反对繁文》:“第三要亲自动手,要官自作稿,不可假手吏书。”
《漢語大詞典》:呵殿
(1).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 金国 盟书)毕,百官呵殿,缀 金 使以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
(2).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人冠带騶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縉绅交,人不疑也。”
《国语辞典》:公保  拼音:gōng bǎo
公务人员保险的缩称。一种为针对法定机关编制内有给之公务人员、公职人员及聘雇人员的保险措施。民国四十七年一月开始实施。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间可享受生育、疾病、伤害等事故之医疗给付及残废、死亡、养老、眷属丧葬等事故之现金给付。八十四年三月一日起,医疗给付部分纳入全民健康保险。
《國語辭典》:传达(傳達)  拼音:chuán dá
传递、通报。宋。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谏官杨绘言,宰相不当以其子判鼓院。上曰,绘不习朝廷事,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國語辭典》:传达室(傳達室)  拼音:chuán dá shì
公司、工厂或公家机关的建物中,作为看守大门、访客登记、收发邮件的房舍。如:「访客请先至传达室登记。」也称为「门房」。
《國語辭典》:女侍  拼音:nǚ shì
侍女。《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请外命妇等应集坛所者听夜行,其应采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进筐、钩载之而行。」也作「女给」。
《国语辞典》:火下  拼音:huǒ xià
一伙。指属于同一首领辖下的巡逻人员。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防隅巡警》:「更有火下地分,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盗贼。」
《漢語大詞典》:侍直
(1).在宫廷内伺候听命或宿夜值班。南史·刘劭传:“出坐东堂, 萧斌 执刀侍直,呼中书舍人 顾嘏 。 嘏 惧,不时出。” 明 高启 《凤台三益图》诗:“鑾坡无地容侍直,锦袍来醉 金陵 春。”清史稿·时宪志一:“先是命 苏州府 教授 陈厚耀 ,钦天监五官正 何君锡 之子 何国柱 ……皆扈从侍直,上亲临提命,许其问难如师弟子。” 清 戴名世 《恭纪睿赐慈教额序》:“翰林院编修臣 灝 方侍直南书房。”
(2).犹言在宫廷内做官任职。 清 沈初 《西清笔记·自序》:“自念侍直三十载,前辈零落殆尽。”
(3).旧指官署中当班值勤人员。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庾申:“厅上一贵人南向坐,侍直数百,呼为‘府君’。”
《國語辭典》:教练(教練)  拼音:jiào liàn
1.训练别人学习某种技能。《孤本元明杂剧。博望烧屯。第四折》:「今有曹丞相,将我取到魏地,教练三军,拜为军师之职。」
2.从事于训练别人学习某种技能的人员。如:「篮球教练」、「柔道教练」。
《國語辭典》:点名(點名)  拼音:diǎn míng
1.按名册点唤。《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就当日杀牛大会,把天书点名,只少了四人。」《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学道出来点名,点到童生金跃。」
2.指名。如:「长官为了要了解他的能力,点名要他做这件事。」
3.敷衍门面。《二刻拍案惊奇》第二二回:「从小不教他出外边来的,只在家中读些点名的书籍。」
《國語辭典》:冻结(凍結)  拼音:dòng jié
1.液体遇冷而凝结。如:「高纬度地区的河川表面,在冬季时大多会冻结成冰。」《西游记》第四九回:「八戒道:『你既让我,却怎么又弄冷风,下大雪,冻结坚冰,害我师父?』」
2.比喻维持现状,不做任何变动。如:「人事冻结」、「资金冻结」。
《漢語大詞典》:小马(小馬)
清 代衙署中一种执役人员。清史稿·食货志一:“凡衙署应役之皁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
《國語辭典》:会师(會師)  拼音:huì shī
1.几个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某一地点会合。《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隋唐演义》第四六回:「越王侗传旨差虎贲郎将刘仁恭、光禄少卿房崱,募兵二万五千,差人知会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前后夹攻,会师仓城。」
2.各地人员聚集。如:「这是一年一度的围棋盛会,各派好手均会师于此。」
《國語辭典》:僧侣(僧侶)  拼音:sēng lǚ
出家人。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人。宋。苏轼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诗二首之二:「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漢語大詞典》:徵聘
1.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 孟献子 聘于 周 ,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
2.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后汉书·黄琼传:“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 李固 素慕於 琼 ,乃以书逆遗之。”宋书·隐逸传·翟法赐:“违避徵聘,遁跡幽深。”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 次仲 有道,詔徵聘,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若知县肯来相请,便似朝廷徵聘一般。”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失之则耆硕不闻徵聘,终老茅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