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留台(留臺)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 唐 宋 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 留臺 ”。晋书·惠帝纪:“﹝ 张方 ﹞劫帝幸 长安 ……僕射 荀藩 、司隶 刘暾 、太常 郑球 、 河南 尹 周馥 与其遗官在 洛阳 ,为留臺,承制行事,号为东西臺焉。”晋书·安帝纪:“辛亥,帝蒙尘于 潯阳 。庚申, 刘裕 置留臺,具百官。”《宣和遗事》后集:“是时朝廷所用 汪伯彦 、 黄潜善 初无远略, 东京 委之御史, 南京 委之留臺……所报皆道听涂説之言。”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魏书·于烈传:“及迁 洛阳 ,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高祖 问 烈 曰:‘卿意如何?’ 烈 曰……‘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高祖 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 代邑 。’敕留臺庶政,一相参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留臺多烽燧之虞,列堠少藩篱之固。”参见“ 留守 ”、“ 留都 ”。
(3).指御史台。 清 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本朝风纪出留臺,况復临轩御遣来。”
《漢語大詞典》:列校
东汉 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 唐 五代 时地方军队亦设列校。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 桓帝 ﹞又封 统 弟 秉 为 淯阳侯 。宗族皆列校、郎将。”新唐书·康承训传:“ 武寧 兵七百戍 桂州 ,六岁不得代,列校 许佶 、 赵可立 因众怒杀都将。”旧五代史·世袭传一·韩逊:“ 韩逊 ,本 灵州 之列校也。” 宋 秦观 《进策·盗贼下》:“ 唐 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
《國語辭典》:教谕(教諭)  拼音:jiào yù
1.教导诲谕。唐。张九龄 论教皇太子状:「若亲近细人,不闻教谕,纵欲行善,犹未知所适,此必然也。」
2.职官名。宋代始置,负责教育所属生员。《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其时侯官教谕姓彭,名祖寿,号古朋,就是仙游人。」
《國語辭典》:巡捕  拼音:xún bǔ
1.巡查搜捕。元。李致远《还牢末。楔子》:「谁想拳头上没眼,把他打死了,被巡捕官军将我拿住。」
2.职官名:(1)清代维持京师治安的官。(2)清代将军、总督、巡抚的僚属。分文武两类,文巡捕掌传宣,武巡捕掌护卫。
3.清末租界中外国人雇用的警察。
《國語辭典》:八门(八門)  拼音:bā mén
术数用语。方术家为了预卜吉凶,立有休、生、伤、杜、死、景、惊、开八门。其中开、休、生三门为吉,其馀五门为凶。如:「遇到这种事,最好请位先生推推八门,看看吉凶。」
《漢語大詞典》:岁漕(歲漕)
谓每年由水路运输粮食至京师或指定地点。 宋 欧阳修 《泗州先春亭记》:“ 泗 ,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於此。”宋史·食货志上三:“ 宋 岁漕以广军储、实京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 嘉祐 四年,詔所运菽,减漕船三百艘。自是岁漕三河而已。”
《漢語大詞典》:留镇(留鎮)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汉 孔融 《与张紘书》:“闻大军西征,足下留镇,不有居者,谁守社稷?”后汉书·阴识传:“帝每廵郡国, 识 常留镇守京师,委以禁兵。”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曾祖 载 ,为 宋王 司马,留镇 关中 。” 唐 李峤 《谢加授通议大夫表》:“万骑时巡,不陪游於 渭 北;四关镇守,独延欷於 周南 。”参见“ 留守 ”、“ 留臺 ”。
《漢語大詞典》:府卫(府衛)
(1).指 北周 、 隋 、 唐 的府兵制。府兵轮流宿卫京师,故亦称府兵为府卫。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训兵》:“自府卫废,而执兵者皆市人,故有 天寳 之败。” 宋 叶适 《奏议·纪纲一》:“ 唐 用 周 隋 府卫之法,拣择天下之民,聚为强兵。”
(2).贵族或官府的卫士。 金 吴激 《鸡林书事》诗:“骑兵腰玉具,府卫挟金丸。”
《漢語大詞典》:秋卷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其间所作诗文称为秋卷。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籍而入选,谓之春关……退而肄习,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秋卷。” 宋 王禹偁 《赠朱严》诗:“未得科名鬢已衰,年年顦顇在京师,妻装秋卷停灯坐,儿趁朝餐乞米炊。”原注:“ 严 妻能书,尝写文卷。” 清 唐孙华 《送吴振西北游》诗:“纷纷轮轂走神京,秋卷争邀月旦评。”
《漢語大詞典》:郡邸
(1).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汉书·宣帝纪:“ 邴吉 为廷尉监,治巫蛊於郡邸。”北史·循吏传·柳俭:“拜 弘化 太守, 俭 清节愈励。 大业 五年,入朝,郡国毕集……帝赐 俭 帛二百匹, 绚 ( 郭绚 )、 肃 ( 敬肃 )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詔初从闕庭至。”
(2).借指郡国。 唐 封敖 《授史宪忠泾原节度使制》:“擢自郡邸,陟於斋坛。”
《國語辭典》:彍骑(彉騎)  拼音:kuò jì
唐代宿卫兵。唐沿袭北周的府兵制,高宗时因府兵制逐渐破坏,宿卫兵大量逃亡,遂到玄宗时遂改为募兵制,把负责保卫京城的长从宿卫改称为「彍骑」。每年宿卫京师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的负担。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
《漢語大詞典》:股肱郡
指起拱卫京师作用的要地。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河东 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顾念 河东 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明 何景明 《东海太守行》:“玉食常怀股肱郡,苍生久慕循良风。”
《國語辭典》:上班  拼音:shàng bān
在规定的时间,到固定场所工作。如:「他每天搭公车上班。」
《漢語大詞典》:番上
唐 代府兵定期轮流到京师担任宿卫之称。新唐书·苏瓌传:“岁旱,兵当番上者不能赴。”新唐书·兵志:“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