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0,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车书
为书
校书
书剑
作书
书云
不书
除书
书院
观书
玺书
羽书
残书
书传
书传
《國語辭典》:车书(車書)  拼音:chē shū
秦始皇定天下,统一度量衡、车轨宽度及文字等。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用来比喻制度通行于天下。《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唐。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漢語大詞典》:为书(爲書)
即伪书。为,通“ 伪 ”。汉书·郊祀志上:“﹝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阳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
分類:为书
《國語辭典》:校书(校書)  拼音:jiào shū
1.校勘订正书籍。《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
2.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
3.唐代薛涛是四川一带的名妓,能诗能文,文人胡曾赠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后以校书为妓女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书剑(書劍)
(1).书和剑。 唐 许浑 《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 金 马定国 《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 张素 《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
(2).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 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 清 方文 《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閒。”
分類:学文文学
《漢語大詞典》:作书(作書)
(1).谓作典册。国语·楚语上:“ 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韩非子·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 ,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 。 劭 至 吴 ,不敢为通。”
(5).谓写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漢語大詞典》:书云(書雲)
(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杨伯峻 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众 、 郑玄 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 杜 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 郑 ,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占其吉凶而书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
(2). 宋 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诗:“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书云之误:“今人以冬至日为书云,至用之於表启中。虽前辈或不细考,然皆非也…… 汉明帝 永平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 毕,登 灵臺 观云物,尤为可证。”
《国语辞典》:不书(不书)  拼音:bù shū
不记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曰近信而远疑兮,六籍阙而不书。」
分类:不书记载
《國語辭典》:除书(除書)  拼音:chú shū
任命官职的文书。唐。白行简《李娃传》:「未及发而除书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拜客宴会》:「除书既下,其本地乡绅,想见父母丰采。」
《國語辭典》:书院(書院)  拼音:shū yuàn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中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国语辞典》:观书(观书)  拼音:guān shū
看书。《三国演义》第三回:「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了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
分类:看书
《國語辭典》:玺书(璽書)  拼音:xǐ shū
1.封以印信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
2.皇帝所下的敕令诏书。《魏书。卷六八。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书舍人徐峤赍了玺书,安车奉迎。」
《國語辭典》:羽书(羽書)  拼音:yǔ shū
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徵兵、徵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每闻羽书告急之声,心灼内热,四体惊竦。」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也称为「羽毛书」、「羽檄」。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残书(殘書)
谓未读完的书。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一病二十日,直愁难自还,残书不成读,长夜只供闲。” 宋 刘克庄 《挽陈北山》诗:“握笔临池惯,残书映雪勤。”
分類:未读
《國語辭典》:书传(書傳)  拼音:shū zhuàn
1.书籍与传记。《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书经》的注释。
《漢語大詞典》:书传(書傳)
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遂与 范雎 入 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 魏 有 张禄 先生,天下辩士也。曰“ 秦王 之国危於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唐 杜荀鹤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诗:“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