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宾天(賓天)  拼音:bīn tiān
1.飞升至天,而成为上帝之宾。借指帝王去世。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龚孟戣策问》:「明年秋,度宗宾天。」《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
2.泛指尊者去世。《红楼梦》第六三回:「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吓了一大跳。」
《國語辭典》:怛化  拼音:dá huà
死亡。《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唐。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虽蒙庄一指,殆先觉于劳生;秦佚三号,讵先情于怛化?」
《漢語大詞典》:杀活(殺活)
(1).谓死与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义继母:“今皆赦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子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竟遣使齎金屑饮 晃 及其妻子”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晃 之为任,歷年已久,岂得於杀活之际,方论至理之本。”
(2).指定人之死活。朱子语类卷一一○:“盖 龟山 当此时,虽负重名,亦无杀活手段。”
(3).指下棋时的杀着与活路。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拘滞一隅,动輒有碍,或得乎此竟遗於彼。师於杀活之机纵横皆自如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格致有行者,如人学弈碁相似,但终日打谱,亦不能尽达杀活之机;必亦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理,皆有以悉喻其故。”
《國語辭典》:陟方  拼音:zhì fāng
天子出巡。《书经。舜典》:「五十载,陟方乃死。」《文选。左思。吴都赋》:「梁岷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欤!」
《漢語大詞典》:宾空(賓空)
委婉语。谓帝王之死。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僊驭宾空,载严遐荐,法筵撤席,更罄餘哀。”参见“ 宾天 ”。
《國語辭典》:宾天(賓天)  拼音:bīn tiān
1.飞升至天,而成为上帝之宾。借指帝王去世。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龚孟戣策问》:「明年秋,度宗宾天。」《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
2.泛指尊者去世。《红楼梦》第六三回:「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吓了一大跳。」
《漢語大詞典》:入寂
犹圆寂。旧称佛教僧尼之死。 宋 苏轼 《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京师禪学之盛,发於 本 秀 二公。 本 既还山, 秀 復入寂。”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十章:“ 三藏 寝疾,有遗文 严正勖 示因果,以之付弟子 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入寂。”
《漢語大詞典》:薨殂
指王侯之死。 三国 魏 曹植 《任城王诔》:“凡夫爱命,达者狥名;王虽薨殂;功著丹青。”《晋书·王导传》:“方赖高謨,以穆四海;昊天不弔,奄忽薨殂。” 唐 元稹 《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悯悼。”
《國語辭典》:崩殂  拼音:bēng cú
天子死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分類:帝王之死
《漢語大詞典》:宴驾(宴駕)
婉称帝王之死。宴,通“ 晏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 南宫 宴驾。”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太祖 已宴驾, 太宗 即位。”《说唐》第一回:“不幸 周 主宴驾,太子庸懦,他倚着 杨林 之力,将太子废了,竟夺了江山,改称国号大 隋 。”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一场:“老王宴驾,幼主登基。”
《漢語大詞典》:弃群臣(棄羣臣)
帝王之死的婉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 禹 死,将传天下於 益 , 启 之人因相与攻 益 而立 启 ……王不幸弃羣臣,则 子之 亦 益 也。”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弃羣臣之日,天下闻之,路祭巷哭,人人感动歔欷,其得人之深,未有知其所繇然者。” 王闿运 《李仁元传》:“ 宣宗 弃羣臣,遗詔,命后世毋奉配郊。”
《漢語大詞典》:大讳(大諱)
(1).大禁忌。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三国志·吴志·孙奋传:“昔 汉 初兴,多王子弟,至於太彊,輒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
(2).谓天子之死。《魏书·礼志三》:“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魏书·张彝传》:“及輦驾之返,膳御未和,续以大讳奄臻,四海崩慕。”
《漢語大詞典》:崩背
犹崩殂。指帝王之死。晋书·傅咸传:“ 夏侯长容 奉使为先帝请命,祈祷无感;先帝崩背,宜自咎责,而反求请命之劳。”
分類:帝王之死
《漢語大詞典》:萎哲
语本《礼记·檀弓上》:“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后人因以“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天不憖遗,萎哲坏梁。” 明 何景明 《方竹先生诔》:“风悲日冥,歼良萎哲。”
《漢語大詞典》:崩薨
古代称帝王、诸侯之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崩薨纪於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传曰:‘ 五帝 圣焉死, 三王 仁焉死, 五伯 智焉死。’其陨落崩薨之日,不能咸至百年。”
《漢語大詞典》:缢杀(縊殺)
谓勒人之颈而使之死。《公羊传·僖公元年》:“夫人薨于 夷 ,则 齐 人曷为以归? 桓公 召而縊杀之。”后汉书·刘玄传:“ 禄 使从兵与 更始 共牧马於郊下,因令縊杀之。”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郑中丞 ﹞昨以忤旨,命内官縊杀。” 巴金 《卢骚与罗伯斯庇尔》:“革命跟着 罗伯斯庇尔 被缢杀了。”
分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