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忤往
谓阻碍不通。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理积则神无忤往,事感则悦情斯来。”
分類:阻碍不通
《漢語大詞典》:症噎(癥噎)
腹中结块,食塞咽喉。喻淤滞不通。 明 李东阳 《送平江伯陈公总督修河兼柬刘都宪时雍》诗:“极知国计须元气,乍可因时治癥噎;比闻水发舟已通,暂遣丁归待农輟。”
《漢語大詞典》:滞疐(滯疐)
谓阻碍不通。 宋 梅尧臣 《送史供奉汴口都大》诗:“积淫或暴涨,旱暵或滞疐。”
分類:阻碍不通
《漢語大詞典》:湛滞(湛滯)
沉滞;沉积不通。吕氏春秋·慎人:“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 禹 尽为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郁闭(鬱閉)
阻塞不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阻塞不通。管子·五辅:“通鬱闭,填津梁。” 尹知章 注:“鬱闭,亦谓川瀆有遏塞者。”庄子·刻意:“水之性不襍则清,莫动则平,鬱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成玄英 疏:“拥鬱而闭塞之。”
《國語辭典》:淤血  拼音:yū xiě
血液凝滞不通或凝聚不流通的血。《红楼梦》第三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也作「瘀血」。
《國語辭典》:淤阏(淤閼)  拼音:yū è
水流不通。《新唐书。卷一六○。孟简传》:「州有孟渎,久淤阏。」
分類:水流不通
《漢語大詞典》:鼻鼽
鼻塞不通。《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於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汉 王充 论衡·祀义:“凡能歆者,口鼻通也。使鼻鼽不通,口钳不开,则不能歆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包热在内。”
分類:鼻塞不通
《漢語大詞典》:迟壅(遲壅)
谓水流迟滞淤塞,不通畅。《宋书·始兴王濬传》:“所统 吴兴郡 ,衿带重山,地多污泽,泉流归集,疏决迟壅,时雨未过,已至漂没。”
《漢語大詞典》:鬲闭(鬲閉)
隔绝不通。鬲,通“ 隔 ”。管子·明法解:“乱主则不然,法令不得至於民,疏远鬲闭,而不得闻。”《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请皇后就宫,鬲闭门户,毋得擅上。” 颜师古 注:“鬲与隔同。擅上,谓輒至御所也。”
《國語辭典》:短路  拼音:duǎn lù
1.电路上两点间,有非正常的低电阻接触时,常会产生极大的电流,易使电路中的元件遭到破坏,称之为「短路」。
2.盗匪拦路抢劫。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你不过短路营生,为什么做这许多恶事?」也作「断路」。
3.戏称人的脑筋不灵光。如:「你脑筋短路啦!闹这种笑话。」
《國語辭典》:癃闭(癃閉)  拼音:lóng bì
中医称小便不通、不顺畅为「癃闭」。
《漢語大詞典》:癃閟
大小便不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癃閟,邪伤肾也。” 王冰 注:“癃,小便不通;閟,大便乾涩不利也。”一本作一本作“癃闭”。参见。参见“癃闭”。
《漢語大詞典》:癃蹇
犹迟滞,不通畅。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託地墝垤,反时燠寒。鬱闷结涩,癃蹇艰难。不可以遂,遂亏其端。”
《漢語大詞典》:痞蹇
胸腹郁结,阻滞不通。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
《漢語大詞典》:湫闭(湫閉)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 注:“湫,集也;底,滞也。”后以“湫闭”谓闭塞不通。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衰则反是,其人材如蛰墐户,湫闭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愴悢。”
分類:闭塞不通